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两山”理念·江苏实践|地处人口密集区,国内唯一位于城市里的矿山如何与民“共存”?


在冶金矿山行业,开采时必然会产生不少尾矿,而且选矿生产使用的药剂同样刺鼻难闻。

而在南京市“雨核”这片人口密集区,却存在着一座矿山——梅山矿业,不同的是,这座拥有60多年历史的“老矿山”,并没有尾矿浆输送到尾矿库堆存的场景,这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倒像一座公园。

“我们每年开采铁矿400万吨,产生200万吨的尾矿。”梅山矿业副总经理严刘学告诉记者,曾经,这200多万吨尾矿通过专门的管道运送到几十公里之外的3个尾矿库露天堆存,“一到刮风天,扬尘飞舞,存在生态环保问题和安全隐患,而且占用了不少土地,再加上修建专门的运输道路,每年处理尾矿就要花不少钱。”

解决尾矿这个行业内、国内外的“拦路虎”,梅山矿业势在必行。

经过攻关,梅山矿业攻克了细粒级尾矿压缩脱水难题,不再使用国内外矿山企业通常采用的尾矿库堆存或者充填井下的方式,并在2018年建成工业化压滤生产线,将细粒级尾矿加工为建筑材料。从2021年起,将磨选后的湿尾矿全部作为产品销售,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成为国内首家将细粒铁尾矿作为水泥铁质校正原料规模化、资源化利用的矿山。

“尾矿‘摇身一变’,成了‘畅销品’。”严刘学笑着说。如今,梅山矿业不仅节约了大量土地和经济成本,而且每年创收4500余万元。

改变还不仅如此。随着矿区周边高楼林立,居住人口日益增加,为了去除异味,梅山矿业对选矿药剂进行革新,决定不再使用100多年间常用的“传统配方”。抽调组织技术骨干,联络广西大学、中国矿大、中南大学等高校科研人员,选型、对比、试验,历时半年,成功研发了绿色环保无味药剂,新型选矿药剂已全面用于梅山矿业的生产。

如今,新型选矿药剂年均用量500吨,平均每天要为此增加成本1万元。“虽然每年多投300多万元成本,但异味再也飘不到居民区,最大程度降低了矿山生产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严刘学说。

多年的改变,让梅山矿业这座占地面积5400亩的矿山变成了适应新时期的“绿色矿山”,也成为国内唯一的“城市里的矿山”。

梅山矿业这样的绿色矿山,在江苏总共有116家。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四级调研员王立宁介绍,“十四五”期间新增绿色矿山82家,数量比“十三五”增加2.4倍;全省非油气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成率达90%,建成率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列。

“我省绿色矿山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由示范引领到全面推进,建设范围扩大到全部矿山,矿种涵盖油气、地热、矿泉水在内的全部在采矿种;矿山资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矿产资源采选新技术不断突破,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扎实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矿容矿貌焕然一新,部分矿山因地制宜建设‘公园式’或‘花园式’矿山,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王立宁说。

经过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江苏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理念得到显著增强,矿山面貌发生喜人变化,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切实推动了江苏矿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2026—2030年)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副处长陆志均表示,到2030年,江苏全省生产矿山力争绿色矿山建设全覆盖——

压实绿色矿山建设的主体责任,提升矿山企业对绿色矿山建设的认识,推动新建、改扩建、生产矿山全部开展绿色矿山建设;

深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政、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监管、林业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合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持续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监管,及时移出名录中不符合标准的绿色矿山,运用实景三维等技术定期开展绿色矿山核查,督促矿山企业查漏补缺,积极整改;

细化、深化绿色矿山支持政策,促进用地、用矿、用林等政策措施落地显效,调动矿山企业积极性,构建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

“我们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协同推进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矿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新兴之路。”陆志均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政宇 文/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