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二十条优化措施为何这样调整?权威解读来了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11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发布会上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要坚持科学精准,立足于防、立足于早,以快制快处置突发疫情,严防疫情外溢扩散和规模性反弹。要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和看病就医等民生需求,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要坚决克服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阳性检出率低,取消次密接、中风险区判定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二十条优化措施发布后引发广泛关注,为什么作出这些调整?发布会上给出了解答。

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原来的“7+3”是7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健康监测,改成了“5+3”,即5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隔离。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这个过程听起来少了2天集中隔离,这2天可以给我们省出约30%的隔离资源。”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常继乐介绍,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次密接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此次还取消了中风险区判定。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有风险但是不大。但中风险区划定后,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再比如说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原来是7天集中隔离,现在调成7天居家隔离。外溢人员的风险经评估以后大概是4.9/10万,但是这些人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我们把高风险区外溢的人员7天集中隔离改为7天居家隔离,考虑他到社区以后好管控,同时节省集中隔离资源。”常继乐说。

大家听到这些调整,认为是不是松了?常继乐表示,实际上不但不松,反而要求更高了。这些调整要求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要管住,该落实的落到实处,该取消的也坚决取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以后是否会逐步取消集中隔离这一做法?

此次防控措施的优化将多处集中隔离的要求进行了调整,这是否意味着集中隔离的作用和必要性在降低?以后是否会逐步取消集中隔离这一做法?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仍然还没有终止,对于这样一种新发传染病,从它的危害角度,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这个措施是对于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近三年的抗疫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丽萍表示,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高风险区溢出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者由之前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者健康监测,这样的调整是基于我们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的实践,在基于数据、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未来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也不排除再对我国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