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祖传的“泥饭碗”变成“金饭碗”

在无锡市梁溪区山北街道惠麓社区一间普普通通的民宅内,有一个名为“佰顺泥人工作室”的小作坊,主人华伯顺和妻子袁素英已在这里辛勤工作多年。因为选料讲究、制作用心,加上诚信经营,他们俩创作的泥塑艺术品在业界小有名气。如今他们生产的惠山泥人,通过淘宝网店销往全国各地,“我的店现在是‘三钻’,好评率是百分之百。”华伯顺自豪地说,依靠这只“祖宗留下的饭碗”,他们夫妻下岗后不仅没有向政府伸手,还供女儿读完了大学。



华伯顺和他新创作的惠山泥人作品。(贾军松摄)

华伯顺夫妇原来在企业工作,上世纪90年代末下岗后,开办了一个泥塑小作坊,主要为惠山泥人经销商做代加工业务。“我出生在惠山脚下,从小耳濡目染,跟泥人师傅学习制作手艺,所以下岗后很快捧起了这只祖宗留下的‘饭碗’。”来到惠钱路上华伯顺的工作室,只见一批刚刚做好的泥人摆满案头,正准备发往各地。“以往做代加工业务时,销路一般,利润也比较微薄。”华伯顺说,“不过,店家们都很好心,介绍我认识了王南仙、喻湘莲等惠山泥人大师,这些大师都指点过我。”虽然没有正式拜过师,但老师傅的点拨,让他的技术大有长进。



华伯顺正在给泥人“阿福”描绘头发。(贾军松摄)

2009年前后,华伯顺在徐州上大学的女儿发现,淘宝网上售卖的泥人作品中竟有他的作品。在女儿的建议下,夫妻俩也开始了自己的淘宝店之旅。“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的人,要想自己开网店,太难!”华伯顺的妻子为了开店,从百度开始一步步搜资料,整整瘦了10多斤。直到五年前,这个淘宝店才渐渐走上正轨,如今已是三钻卖家。不蒙不骗,货真价实,诚信经营,是华伯顺的开店宗旨,所以虽然网上各类经营惠山泥人的工艺品店很多,竞争十分激烈,但他的店生意依然非常平稳。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华伯顺的泥人生意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网络订单量比去年还略有增长,“今年的销售收入比预想的要好很多,估计今年收入十几万没有问题。”华伯顺面带笑容说道。



订单来了,华伯顺正在与买家联系确认。(贾军松摄)

随着消费者欣赏口味、生活需求的变化,像惠山泥人这样的传统工艺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很多年轻人不喜欢传统的泥人了,所以要创新才能让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华伯顺说,国家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他很受启发。近年来,他每年都要创作一些泥人新品,努力让这只老祖宗留下的“泥饭碗”变成长盛不衰的“金饭碗”。2016年,华伯顺创作的泥人作品“家和万事兴”,在全省大赛中获得银奖。华伯顺说,他正在尝试将惠山泥人“实用化”,为这种纯粹摆设性的工艺品注入实用元素。“比如这个泥塑苹果,其实是一个香炉”,华伯顺边说边拿出自己正在创作的苹果形香炉,只见一只造型拙朴的大苹果,顶端冒出袅袅轻烟。他说,自己的创新近几年得到了市场认可,去年推出的车载型泥人玩偶很快脱销。



华伯顺的泥人作品《家和万事兴》荣获”2016艺博杯江苏省工艺品创新设计奖银奖(贾军松摄)

对华伯顺这样自主创业的手艺人来说,获得感不仅仅来自一份份接踵而至的网络订单,还来自于政府和社会越来越给力的支持。2014年5月,原北塘区人社局走访创业家庭时,得知华伯顺一直没有营业执照,当即协调相关部门为他办理了个体工商户执照;2015年,山北街道帮助华伯顺申请到了一笔创业补贴,为他的事业添柴加薪……“过去我连政府的门朝哪里开都搞不清,现在从社区干部,到街道、区里的领导,得到的帮助越来越多!”



在惠麓社区的吴韵课堂内,华伯顺指导孩子们给泥人绘色。(严嘉玲摄)

惠山泥人来自于民间,只有更多人从事这项技艺,才会有百花齐放的景象。正因为此,华伯顺在经营自己的泥人工作室时,还坚持免费教孩子们创作泥人,从做翻模到彩绘,从技法工艺到文化传承,华伯顺带领着孩子们在惠山泥人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徜徉。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