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德堡“病毒暗史”:与恶魔“731部队”的交易

美国德堡生物实验室暗史:继承“731部队”遗产

06:02


美国德堡生物实验室暗史:继承“731部队”遗产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1952年1月27日夜,美国多批飞机在志愿军阵地上空低飞盘旋,却没有像往常一样俯冲投弹。1月28日早晨,志愿军第42军375团战士李广福首先在驻地金谷里山坡上发现大量苍蝇、跳蚤和蜘蛛等昆虫。这是朝鲜战争纪录片中美军展开生物战的一幕,这些昆虫是美军用于散布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等病菌的载体,主要是为了让抗美援朝的中国军队官兵以及朝鲜军民感染鼠疫、霍乱,达到让其降低或丧失战斗力目的。在朝鲜战争中,确诊和疑似与细菌战有关的传染病患者384名,死亡126名,其中包括确诊和疑似的鼠疫患者57名,死亡7名;疑似霍乱患者13名,死亡7名;确诊天花患者6名。1952年,国际科学委员会经过调查,用8种文字将美军这一罪行写成《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及附件》,并公布于全世界。这是中国继二战后第二次遭受生物战侵害,相同点是都与“731部队”的“细菌恶魔”——石井四郎有关。2015年1月,韩联社报道称,英国著名生化学者李约瑟主导完成的《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报告原文指出,美国从日本生化部队学习细菌武器的使用和研发方法,并将之用于朝鲜战争。1952年初,石井四郎多次访韩,涉嫌对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采用细菌战。石井四郎多次出现在朝鲜半岛的背后是美军与恶魔“731部队”之间交易有关。日本作家青木富贵子曾在《731——石井四郎及细菌战部队揭秘》中写道:“一个是自我标榜为民主自由楷模的美国,一个是自诩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殊死战斗,但战争刚结束就为了细菌武器迫不及待地秘密合作起来!”

志愿军防疫人员检查美国投掷的生物武器炸弹


志愿军防疫人员检查美国投掷的生物武器炸弹

美国为何看上“731部队”1941年,美国启动生物武器计划,德特里克营地随后成为陆军生物战实验室总部。虽然在这之前美国借疫苗研究、生物防御等理由对生物武器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不少收获。比如,根据美国解密资料,1939年之前,美国洛克菲勒卫生研究中心就拥有黄热病毒毒株。1939年2月~8 月,日军731部队以疫苗研究为幌子,竭力向美国洛克菲勒卫生研究中心申请获得黄热病毒毒株,以推进病毒武器的研发,但是一再遭到拒绝。黄热病是一种依赖伊蚊传播的热带亚热带流行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黄热病的潜伏期3~6天,第7~10天发生死亡。从毒性角度看,病毒比细菌毒性更强,用于战争杀伤力会更大。日本试图获取黄热病毒毒株的事件也暴露出美国军方利用民间机构秘密研究细菌武器,并在病毒武器领域领先世界的真相。虽然美国军方和民间机构研究生物武器有不少成果,但受制于1925年在日内瓦签订的《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不仅研究要偷偷摸摸(并且不能用人体做相关试验),而且无法通过实战检验生物武器性能、效果等。这样就制约了对生物武器的全面认识,不利于研发生产更适合战争的生物武器。美国在二战中的胜利为自身了解这方面知识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日本包括731部队在内的生物战部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和经验。由此,一场带着肮脏目的的“攫取和交易”秘密展开。1945年8月15 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同时也意味着这场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为了惩罚发动战争的元凶,1946年1月19 日~1948年11月12日,美国主导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进行了国际审判。然而东京审判举行之前,美军为了一己私利,同石井四郎、北野政次等秘密接触,并对日本731部队进行调查,对20多名731部队成员进行问讯并达成秘密交易,以免除战争罪为条件获得了731部队大量研究资料(机密),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国家档案馆才对这批资料分批次、有选择地进行了解密,外界对这些交易才有了更加权威的了解。被称为“细菌恶魔”的石井四郎是731部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1932年,731部队前身“加茂部队”(也作“东乡部队”)在中国哈尔滨周边地区建立,秘密从事细菌战研究。之后部队迁至哈尔滨平房,并确立第731部队番号,继续秘密开展大规模细菌战研究。在1939年~1945年间,日本在华发动数次细菌战,给中国军民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更是难以统计。为了研究生物武器传染能力、致病机理、人体免疫力等,731 部队建立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反人类、反文明、反伦理的人体实验,分别使用鼠疫、炭疽、霍乱、结核、伤寒等至少50余种细菌和病毒进行惨无人道的人体试验。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关东军兵败如山倒。石井四郎于8月10日率部仓皇撤回日本。在撤退前,为掩盖其罪行,石井四郎下令炸毁所有主要建筑物,烧毁大部分绝密资料,并集体屠杀当时特设监狱里尚存的300多名“圆木”(731部队对那些接受人体试验的受害者的污辱性称呼)。并且,石井四郎警告下属不能泄露在中国展开相关生物试验及生物战的任何信息。其实,早在1925年,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在日内瓦签订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如果美军不与731部队人员进行交易,731部队主要头目的最终命运将和东条英机、松井石根等战犯一样,接受正义的审批。

石井四郎


石井四郎

肮脏交易的逐步展开根据美国国家档案馆的解密,战后,美军同石井四郎、北野政次等人员秘密接触并对日本731部队进行调查和交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日本731部队细菌战调查的系列报告,包括《莫瑞·桑德斯报告》《阿尔沃·T ·汤普森报告》《诺伯特·费尔报告》《埃德温·V·希尔报告》等。1945年8月,美国德特里克堡微生物学家莫瑞·桑德斯受命赴日本调查细菌战,调查持续了2个月,他接触了一些日本陆军高官、陆军军医学校、731部队组织成员等,并于11月份完成了《莫瑞·桑德斯报告》,报告对731部队的研究范围、人员构成、职责,组织机构、规模,以及对疫苗和血清年生产能力等都进行了详细记录,绘制了731部队战略图和5张细菌炸弹图纸,以及人员访谈内容。1946年4月~5月,美军从德特里克堡派遣阿尔沃·汤普森中校去日本调查,汤普森完成了《关于日本生物战研究的报告》(现简称《阿尔沃·T ·汤普森报告》),报告主要是根据石井四郎供述整理。此外,石井四郎还提交了对21种细菌战剂、4种细菌攻击方式的研究报告以及 10张细菌炸弹图纸。相对于《莫瑞·桑德斯报告》,此报告关于细菌战研究的内容更加充实,观点更加明晰。

《莫瑞·桑德斯报告》首页


《莫瑞·桑德斯报告》首页

《诺伯特·费尔报告》由德特里克堡植物实验部诺伯特·费尔博士撰写。费尔于1947年奉命再次赴日本调查。费尔在日本进行了2个月的调查,这次调查比前两次调查取得了更加深入和丰富的调查结果。费尔与石井四郎、增田知贞、金子顺一和内藤良一等19位细菌战研究人员进行了会谈,得到石井四郎等提供的有关731部队和第100部队进行细菌战的资料。主要有:(1)60页关于细菌战情况的报告,包括对炭疽、鼠疫、伤寒、甲乙型副伤寒、痢疾、霍乱、鼻疽等的感染或致死量、感染方式、炸弹实验、喷洒实验、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由石井四郎撰写的1篇关于整个细菌战项目的论文;(3)调查获悉,有从200多例因感染不同细菌战剂而致病的患者身上获取的约8000个病理切片,这些切片曾被隐藏在寺庙或日本南部山上;(4)获得600页的印刷文章,另有1本约100页的小册子记述了细菌战或化学战的某一阶段。

《诺伯特·费尔报告》


《诺伯特·费尔报告》

《埃德温·V·希尔报告》是由美国德特里克堡基础科学部主任、细菌学家埃德温·希尔与约瑟夫·维克多联合撰写,该报告的目的是继续调查日本细菌战,对以往的调查进行补充,对731部队提交的各项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验证。调查期间,希尔和维克多对石井四郎、北野政次、太田澄和增田知贞等22名731部队成员进行问讯,根据问讯记录撰写了《细菌战调查总结报告》(现简称《埃德温·V·希尔报告》)。医学科学乃至生物武器的研制非常依赖实验研究,但实验研究基本上基于动物模拟试验,在731部队之前从没有人在人体上进行如此限度的试验和研究,因此其价值可想而知。在《诺伯特·费尔报告》中,有一段话应引起特别关注:“关于人体试验的资料,当我把它同我们盟军所拥有的有关动物的资料联系在一起时,会证明其无比珍贵的价值”。上述调查报告以及一些其他相关调查让美国对日本以731部队为首的细菌战部队的认识逐步深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与石井四郎等人进行交易,攫取日本细菌战研究成果,为美国接下来研究生物武器服务,德特里克堡战后能快速发展壮大乃至现在成为美国军方唯一的P4生物实验室,731部队“功不可没”。结语李约瑟主导完成的《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中写道:“当时在日本的美军是否参与了活动,美军远东司令部是否真的采用了日军的细菌武器等都让调查委员们感到疑惑”。委员会整合所有相关事宜最终判定美国空军对朝鲜半岛,使用了与日本在二战期间使用的相类似的细菌武器。李约瑟指出,这份报告说明,美军为研究实施细菌战作出了详细的计划,美军赦免石井四郎及其共犯就是为了得到日军通过多年的人体试验获得的资料。1952年,美军和石井四郎等日本战犯们的合作是一级秘密,但现在连美国历史学家都知道了当时美军与731部队进行交易的事情。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