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聚焦“幸福宿豫”建设,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改善居住环境、推进教育发展等举措,努力把宿豫区建设为温暖之城、幸福之城,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发展农业产业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走进宿豫区新庄的草莓园,种植户们正在摘叶施肥,精心为草莓苗“瘦身输养”,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为作物施肥添料。“一亩产值在3000斤左右,亩产效益能达到3万元。”种植户王利辉告诉记者。
现如今,新庄镇已形成了集脱毒育苗、种植、管理、销售为一体的5000亩草莓种植产业规模。通过产业带动,解决了周边700余名劳动力就近务工,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目前,小草莓已经成为宿豫区名副其实的富民支柱产业。
此外,陆集街道利民社区形成6000余亩芦蒿连片种植基地,带动社区800余户参与芦蒿种植,亩均效益1.3万余元;曹集乡曹家集社区引导660户农户种植3000余亩金银花,人均增收4000多元……越来越多的人像王利辉一样,靠着当地的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之路。
与此同时,宿豫区大力实施农房改善“145工程”,累计建设农房项目41个,近三年改善农民住房2.33万户,建成10个省级农房改善示范项目、11个特色田园乡村,“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改善居住环境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新建的路灯、健身广场,小区里树木葱郁、道路平整……玺园小区是今年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之一。老屋变新居,居民的生活质感得到显著提升。小区里的欢声笑语,是对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作最好的褒奖。
居住环境与广大居民的幸福指数直接相关。近年来,宿豫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群众最迫切、呼声最高的急难愁盼入手,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融入功能相宜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今年共对5个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改造,改善了小区环境,提升了居民幸福感。
在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宿豫区聚焦民生需求,建设“五路六节点”共22个景观,总面积约3.8万平方米,打造了市民家门口的“微幸福”空间。如今,一处处颜值与内涵兼具的“口袋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口袋公园”在点缀城市风景线的同时,也拓展了城市的公共空间,实现了“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的美好生活愿景。
推进教育发展 优质资源不断扩大
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设备齐全的功能教室、温馨舒适的学生宿舍……宿豫区玉泉山路初级中学是今年新建的学校,占地81.5亩,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建设规模为12轨36班,提供1800个学位,满足了周边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以后孩子上学不愁了,作为家长来说,这下安心多了!”孩子就在家门口上学,家住新新家园小区的孙先生难掩高兴的心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宿豫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师资水平,促进课堂提质增效,增加优质学位供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2年秋季学期,有8所新学校投入使用,新建校舍面积近2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195个,极大缓解了中小学及幼儿园阶段的就学压力,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不断扩大。
通讯员 程鹏 吴琼 现代快报+记者 杨亦文
- 政务
- 2022-10-01 21:12:43
- 政务
- 2022-09-29 15:49:16
- 政务
- 2022-09-29 15:34:24
- 政务
- 2022-09-29 15: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