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试验田”里话丰年,苏州自贸片区交出两周年创新答卷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唐晓雯)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超过100项,4项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最佳”,25项在全省示范推广……苏州自贸片区先试先行,大力度夯实制度创新“内核”。

2020年,以占全国自贸区2.78%的面积,贡献了全国自贸区约4%的实际利用外资、10%的进出口总额……苏州自贸片区奔跑冲刺,高质量“撬动”产业竞争力。

两年前,苏州自贸片区挂牌成立,面积达60.15平方公里,体量占整个江苏自贸区面积超一半,全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这片秉承改革开放基因的土地吹响了奋进新时代的战斗号角。两年来,苏州自贸片区以“探路、引领、突围”的姿态,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的道路上持续加速,想得全、做得细、看得远,对准制度创新的痛点堵点难点,不断积厚成势结出“创新果”,改革开放“试验田”摇身变为“高产田”。

如今,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起点,苏州自贸片区有底气聚焦“更大力度、更高质量”展现更多作为,以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刻的改革,以更深刻的改革,促进更高质量的发展。

为全国探路——

服务国家战略 改革“尖兵”增创开放合作新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旗舰合作项目,开发建设之初,中新两国领导人就达成共识:园区的成功,不在于引进多少项目,而在于能否把新加坡积累的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通过园区建设、经验转移,复制推广到中国。诞生伊始就定位为“试验田”的苏州工业园区,在被赋予自贸试验区使命的那一刻起,就有力践行“为国家试制度”的承诺,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打造高水平开放先行区。

今年2月,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苏州工作委员会、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苏州工作委员会相继落户,为苏州自贸片区带来国际仲裁与调解领域最前沿的信息和经验。这一高水平“引进来”的背后,是苏州自贸片区丰富中新合作内涵的决心,聚焦区内商事主体涉外仲裁服务需求,力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两年来,苏州自贸片区学习借鉴新加坡自贸港经验,发挥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平台优势,加快建设“新加坡苏州中心”“苏州新加坡中心”,推进共建国际化走廊等46个中新合作重点项目,离岸贸易、保税维修等率先实现政策突破,国内首条自贸区直达国际的“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开通……苏州自贸片区已然成为中新合作的新平台,中新合作也已成为苏州自贸片区的新品牌。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工业园区共有新加坡投资项目超400个、累计实际利用新加坡资本超34亿美元,苏州工业园区在新加坡投资企业超30家、投资额超10亿美元,2020年双方实现贸易总额超16亿美元。

“十四五”开局,长三角一体化迈向纵深,沪苏同城化蹄疾步稳,“大虹桥”新引擎正式开启,苏州自贸片区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中唯一的自贸试验区。今年5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会议中心与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综合协调局、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全面战略合作签约,在党建合作、业务合作、宣传展示、招商推介、人员交流五大方面达成一致,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地域限制,凝聚更强大合力。

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的深入实施给苏州自贸片区带来了诸多机遇,苏州自贸片区主动服务与融入国家战略的制度创新“红利”也已落地企业。隆冬时节,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内生产场景分外火热,一批昨天刚刚运抵的进口集成电路芯片正在接受海关查验,查验通过后,该批货物随即就能上线投入下一步的生产。这也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海关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试点下的全国首次“试水”在苏州自贸片区正式落地。

去年12月,经海关总署批准,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与浦东机场海关携手率先启动长三角一体化海关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试点,针对不宜在口岸海关监管区实施进境查验的真空包装、防光包装、恒温存储等货物,通过“口岸外观+目的地综合处置”的联动模式,优化口岸属地协同,实施查验作业一体化。仅仅过了十天,这一试点下的首票货物就在博世苏州工厂完成查验,对于“效率即效益”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讲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利好。

有了更高的站位,才有更远的眼光。两年来,苏州自贸片区以深层次改革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以全方位开放促进更高层次的创新,为全国探索解决共性问题,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通过线上“云系统”,企业可直接向国外海关发送舱单,免去人工反复发送确认的繁琐,成本降低超60%,时效从传统方式的1天提高到几分钟;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让知识产权专利变“真金白银”,首期就为区内8家生物医药企业解决融资需求……在即将迎来“两周岁”之际,苏州自贸片区的“打造跨境海运数据通道助力‘智慧物流’”和“知识产权证券化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双双入选国务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累计已有4项入选。

可推广可复制,是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试验田的发展逻辑。从全国首创地方全口径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到全国率先打造跨境海运数据通道,率先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协同试点,再到全国首批长三角一体化特殊物品风评结果互认试点落地,苏州自贸片区源源不断向全国输送制度创新的“园区经验”。自设立以来,苏州自贸片区携手19家联动创新区,推广制度创新成果47项。

为发展破题——

力推转型升级 聚焦全产业链探索系统集成创新

今年第一季度,苏州自贸片区内6家生物医药企业相继敲锣上市,募资总额约50亿元。苏州工业园区潜心十余年,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一号产业”已在全国乃至全球“出圈”,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2020年突破千亿大关,在最新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中,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均位居第一。

与这一新兴产业腾飞相得益彰是苏州自贸片区通堵点、破难点的勇气,一次又一次的“勇闯无人区”为生物医药产业扣上了一环又一环“精密齿轮”。

给药装置在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药企常因给药装置在国内未注册而无法进口,不得不延长研发周期。新冠疫苗争分夺秒的研发中,苏州自贸片区企业艾棣维欣就卡在了这一难题上。幸运的是,凭借“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办法”,企业可以申请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所需的给药装置,专门用于研发(测试)。就这样,艾棣维欣很快拿到了这一研发的“必需品”,目前企业参与研发的新冠病毒DNA疫苗正加速推进临床试验。

信达生物是苏州自贸片区首家在港交所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其资金投入主要依靠境外上市母公司的支持。在企业面临外债额度全部用完的困境时,苏州自贸片区第一时间回应企业呼声,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新批6亿美元外债额度,满足了未来几年的研发支出及工程产线建设需要。这仅仅是苏州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境外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资本跨境收支综合解决方案的第一步,随后资本项下区块链便利化业务的推出,更让信达生物感受到了便利与高效,无需事前提交相关审核材料,凭支付指令在银行就可直接进行支付。

两年来,苏州自贸片区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中攻关制度创新改革,打通“研发-生产-流通-使用-保障”全链条制度性障碍,紧盯人才、土地、金融、法律等要素配置,探索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系统集成制度创新成果。在研发创新环节,全国首创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模式,打造沪苏生物医药资源合作平台,全省首创生物医药产业链高价值专利组合证券化;在生产制造环节,全国率先探索生物制品分段生产,全省率先开展小微型生物医药企业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试点,全国首创新兴产业分段弹性年期(10+N)出让;在流通销售环节,全省率先开展药品零售许可流程优化,以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和纠纷应对新机制为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保驾护航”。

把目光转向家底殷实的制造业,为不断引导制造业转型创新和能级提升,苏州自贸片区精心打造了一个生态圈——全国首创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信用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监管为手段,对产业链中关联度高的企业实施整体监管、全程保税、便利流转;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与制造业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落地,“磁吸”更多国外优质资源,以人才培养“赋能”产业发展;全国首创“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与自产医疗器械出口产品进境保税维修,充分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关证一链通有效解决辖区内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销毁处置难题,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保税货物销毁处置申请“链上跑”、销毁过程“链上存”、公证证书“链上出”。

今年3月,苏州自贸片区获国家外汇管理局发文支持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成为目前包含海南自贸港在内全国仅有的两个试点区域之一。当前,依托区内全国首个获批开发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监测服务系统,苏州自贸片区正在升级打造全国首个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以制度创新为支点“撬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苏州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制造业服务化为特征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今年以来业务规模同比增长180%。

为未来蓄能——

优化营商环境 率先探路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自贸试验区既为国内改革探路,又承担联动内外的职责,是推动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支撑。苏州自贸片区对标RCEP、CPTPP、中欧CAI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改革路径,释放制度红利。

作为全国地级市首家国际商事法庭,坐落于苏州自贸片区的苏州国际商事法庭于去年11月启用,至今已受理案件700余件。在苏州自贸片区铆足“牛劲”向着营商环境最高标准奋力冲刺的当下,该法庭的落地,无疑充实了专业的“司法力量”,法治也正逐渐成为苏州自贸片区优质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

宜业又宜居是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内涵。针对辖区日韩资企业集聚、日韩游客数量多的实际,苏州自贸片区与苏州银行联合开发推出的日韩短期入境游客境内移动支付神器“Su-Pay”,通过银行“活体识别+OCR+反欺诈+大数据”的能力,为日韩短期入境游客提供自动化、全线上的境内电子账户服务,为境外人士在中国的停留与居住营造便利的环境。与此同时,苏州自贸片区系统集成推动放宽外国人才流动限制,聚焦外国人才出入境和工作生活便利化,围绕人才引进、居留、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开展全链条创新,推出了长三角外国高端人才互认、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等19项国内首创或领先的举措。

此外,全国首创“一带一路”国际公路运输新方式、全国率先探索“智能核销”监管制度改革、全国首创国内应收账款贸易险银行融资新模式、全国首创“双清单”《政府采购文件编制指导意见》等一批改革创新成果相继落地,成为苏州自贸片区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抓手。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加码营商环境的“含金量”,让海内外市场主体纷至沓来。今年上半年,苏州自贸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5亿元,同比增长15.4%;进出口总额518亿美元,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和投资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全省自贸区的80%以上。

唯有自我加压、自我革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对外是一次次突破极限的“压力测试”,对内是一场场打破壁垒的机制改革。自挂牌以来,苏州自贸片区就设定了建设“综合营商环境最优、比较优势最强的一流自贸试验区”的目标,主动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水平,日前更是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4.0版,推出的187条具体措施中全国领先性举措占比近七成。

通过制度创新做“减法”,苏州自贸片区实现了入学报名“云办理”,各项材料可以通过电子证照库“一键获取”,既便利又精确,而这背后“免证园区”的建设功不可没。苏州自贸片区率先开展“免证园区”建设,依托“一网通办”改革体系,探索由“减证便民”向“免证利民”升级,致力实现政务服务“两个免于提交”——即“凡是本级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根据工作方案,苏州自贸片区将分类施策、分步推进,首批区域免证清单预计覆盖近600项政务服务事项,免提交、减材料达1400余件,力争在2023年底全面展现“免证园区”。

加大政策供给做“加法”,苏州自贸片区围绕政务服务不断做精做细,优化“线上融易办+线下融驿站”政务服务模式,在中国银行园区分行挂牌首家区域内“政银融驿站”,全面升级“一网通办”,累计上线26个部门近1200余项法人和个人业务,线上可网办业务比例近80%,开发“审管执信”信息化交互平台,建立健全“审管执信”闭环管理体系;围绕土壤环境精细管理创新,“一张图看土壤,一平台全追溯”,推动土壤环境管理变革,实现土壤安全利用;围绕增值税数据集成三大服务功能,压缩纳税人申报时长50%以上,为企业精准匹配342项免税优惠项目,实现“无打扰”精准监管。

破除制约创新体制机制障碍的一小步,换来的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步。日前,国务院所属中国政府网“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专栏刊发了《苏州工业园区着力优化生物医药产业营商环境》的视频及简报,这是该栏目首次对地市级以下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成效作出推介。

建则必优,因为前路已了然于胸。以制度创新为“支点”,苏州自贸片区不断“撬动”未来之势。让“园区实践”服务国家战略,让破题开路与产业发展相连,让各部门协同创新串珠成链……今年年内,苏州自贸片区还将全面落实“56+N”改革创新任务,确保100%落地实施,聚焦产业创新,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聚焦开放创新,促进“两业”融合畅通双循环集成创新,聚焦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一区两中心”建设,聚焦制度创新,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围绕“融入双循环、沪苏同城化”开展先行先试,苏州自贸片区越来越多的首创性成果将在全国“开花结果”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