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南通通州:硬核治污,争当绿色“领跑者”
5月初,新落成的南通通州金沙湾大桥横跨通吕运河,气势如虹。大桥两侧的运河畔,滨水小游园初见雏形。在初夏的暖风里,散步踏青,拍照打卡的游人如织。很难想象,这生机盎然的小游园,原先是沿河排放污染的企业“聚集地”,“滨水不见水”,废水、废气、噪音等问题一度成了附近居民的“心头病”。

现代快报讯 5月初,新落成的南通通州金沙湾大桥横跨通吕运河,气势如虹。大桥两侧的运河畔,滨水小游园初见雏形。在初夏的暖风里,散步踏青,拍照打卡的游人如织。很难想象,这生机盎然的小游园,原先是沿河排放污染的企业“聚集地”,“滨水不见水”,废水、废气、噪音等问题一度成了附近居民的“心头病”。


痛定思痛,通州壮士断腕,护蓝天、保碧水、建净土,深入打好“污防攻坚战”,让整个通州大地吹来绿色新风。短短几年,通州全域迎来生态“蝶变”。2021年10月,南通市通州区上榜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是通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理念的缩影。


破而后立

铁腕治污还原碧水蓝天




说到通灵桥,每一个老通州人都不陌生。这座桥横跨通吕运河,连接了通州老城区和郊区,陪伴了通州人半个多世纪。这里因远离城区,水网交通发达和引排水便捷,吸引了不少化工和印染企业聚集,沿着通吕运河两岸一字排开,形成了通州较早的工业集中区。但随着通州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通灵桥区域渐渐“掉了队”。


“大家经常能闻到说不出的怪味,头晕恶心。”居民胡先生住在通灵桥区域附近多年,备受当地环境污染困扰。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里原先共有11家化工、印染企业,用暗管偷排等方式污染环境,成为通州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不生态就淘汰。2017年,通州将通灵桥环境综合整治列入2017年度“263”专项行动重点工程之一,5月制定整治工作方案,仅用半年时间,11月底,该区域11家企业全部拆除,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与此同时,通州对通吕运河两岸进行生态修复,把原先化工集聚地打造成环境优美的百姓休闲景区。


水清了,岸绿了,蓬勃的生机在通吕运河内再次回归。“这里绿化很漂亮,河水里游动的鱼和虾变多了,多年不见的河蚬也回来了。”这是家住通灵桥附近的市民吴女士曾经不敢想的。如今的运河两岸,绿树成荫生机盎然,鸟鸣啾啁啼啭,已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新去处。


这11家化工污染企业拆除的背后,彰显出通州铁腕治污的坚定意志和强大决心。直到如今,在通州翠园路10号的老环保局院子里,至今还放着一根从通灵桥下面挖出来的一根暗管。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通州加强区内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建设,仅2020年环保立案处罚261件,处罚金额976万元,环保执法力度位于全市前列。


完成整治只是环境保护的起点。为了守护好如今的这泓碧水,通州拿出自创“妙招”。“2021年5月起,我们运用‘地表水断面十个一管控工作机制’,在全区范围内设立了多个水质自动站,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说,通州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打造生态样本河道410条(段),城区实现无黑臭水体,144条农村黑臭河道得到了高标准治理。自“水十条”实施以来,2021年5月起,市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和达标比例100%,环境质量水平和改善幅度在全省63个县(市、区)排名中排名第九。


亮眼“通州蓝”

绘就最美天际线


近日,在通州一企业内,通州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着企业的烟囱,亮出新装备。透过屏幕,即可看到废气排放的实时读数。



为了打造“通州蓝”,通州生态环境人下了一番功夫。“这是手持式新型光学气体相机,可以对企业废气治理设施进行‘全身体检’。”执法人员介绍说,这种新装备能快速寻找到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点,大大提高环境执法效率。依靠新装备,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先后对通州监测站国控站点周边三公里范围内企业进行3轮排查和1轮回头看,对存在问题的企业下达《违法行为改正决定书》24份,对涉及存在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和屡教不改的企业依法查处21家次。


针对长期存在不同镇街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不平衡的问题,通州将“网格”作为打通大气治理“最后一米”的关键阵地。坐落在南通市通盛大道高架旁的通州区兴仁镇,毗邻机场和多个高架道口。独特的交通优势吸引了众多工业企业在这里落户,成为通州区关键的工业重镇。这也让这里的大气环境治理困难重重。


“兴仁镇地处通州城区的上风口,那里的排放如果不削减的话,城区的空气质量也不会好。”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朱菊红坦言。牵牛就牵牛鼻子,通州区以工业重镇兴仁镇为试点,开展区镇联动治气,把乡镇的管理模式提档到和城区一样的标准。


在“精准治、精准防、精准管”治气工作机制下,兴仁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率年度同比增长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通州复制“兴仁治气模式”,与川姜镇、先锋街道联合出台“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治理方案”,构成乡镇治气动态闭环,织密大气污染防治专网,助推全区空气质量改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州实施城区PM_2.5加密监测,完成2部颗粒物扫描设备和24个微型站建设,并建设13座镇级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全覆盖。


“这套自动化监测设备在秸秆禁烧时期可是发挥了大用处。”朱菊红说,依托监测站点,通州开发了一套系统,将全区监测点内的实时数据全部接入其中。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可即时了解当地空气质量实时数据。一旦发现哪个点位出现数据异常,最快5分钟,工作人员就能到现场处理,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3月14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月份江苏全省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在54个县(市、区)中,通州以PM2.5浓度改善幅度-2.9%,位列第一。“对通州非常满意,生态立区成为示范,城乡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市第一,成绩来之不易。”在2022年南通市“两会”期间,南通市委书记王晖这样“点赞”通州。


重拳出击

环境治理凝练“通州智慧”



生态环境被污染后,惩罚性赔偿如何界定?赔偿程序具体如何操作?赔付金额如何计算?3月7日,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在这条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赔付细则”中,蕴含着“通州智慧”。


2018年1月至4月间,通州一企业将2000多吨危险废物倾倒进了长江支流新江海河内,导致地表水、底泥污染,周围环境遭受巨大损害。案发后,通州区生态环境局立即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工作。


“这家倾倒废水的企业是没有处理危险废物的经营资格证,但他还接收上游企业的废水,并直接倾倒进河里。”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经过一年多的磋商,最终,该倾倒企业与上游产废单位共同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近一千万元。这也是南通成为江苏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试点以来,全市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


“自2018年我们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以来,通过司法联动、南通市生态环境局指导,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07起,收取生态损害赔偿金1804.33万元。”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朱菊红介绍说。


在此基础上,通州区生态环境局从制度建设着手,在全市率先制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明确局内各相关部门职责,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加强司法联动,增进与检察、法院、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强化司法保障,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联动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案件查办同步推进,为《意见》出台积累了大量经验和鲜活案例。



此外,通州将进一步创新推进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环保总监等环境治理措施,倒逼企业自主提升绿色发展、遵法守法水平,压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实现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同时,通州还将继续深入排查区域水、气、土及固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快补齐短板。


经过近几年大投入、高强度、系统性的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通州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通州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比5年前提高11.9个百分点。12个市考以上水质断面达标比例和优Ⅲ比例实现“两个100%”。先后建成省生态文明示范镇9个、省生态文明示范村11个,创成全市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永远在路上。”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健表示,近年来,通州区将生态环境改善作为突出民生工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并将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为目标,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切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努力打造工业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通州样板”。


通讯员 吴欣欣 

现代快报+记者 陈莹 花宇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