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有这样一个浪漫的情节,云天明向心爱的人程心赠送了一颗恒星。宇宙浩瀚无穷,而其中有这样一些小行星,是以南京高校命名的。“南大星”“南理工星”“河海星”“南师大星”“南邮星”等高校的专属小行星闪耀苍穹,令莘莘学子时刻感受到追星人的浪漫。
南大系小行星熠熠生辉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58年4月7日发现编号为3901号小行星。为纪念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于2001年8月4日正式批准将该星命名为“南京大学星”。除了“南京大学星”,近年来南大还有“南大仙林星”“南大天文学子星”等小行星。
△南京大学星
当抬头看星星的时候,一波南大系小行星熠熠生辉。戴文赛星、曲钦岳星、苏定强星、陆埮星、冯端星、方成星、孙义燧星、闵乃本星、黎介寿星、吴良镛星、张存浩星、傅海星、刘林星、许敖敖星……这些以科学家命名的星星,都是在天文、医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杰出南大校友。
建校69周年,“南理工星”诞生
2022年9月20日,南京理工大学举行庆祝建校69周年主题升旗仪式暨7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编号530739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理工星”。
△南理工星
小行星命名具有国际性、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南理工星”的成功命名代表着国际社会对于南理工69年办学发展成就的认可。星耀苍穹,以“理”之名,浩瀚宇宙正见证着南理工人的逐梦征途。
据了解,“南理工星”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达7.15亿公里,最近时2.42亿公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70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5.71年。“南理工星”承载着南理工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精神,在宇宙中运行,与日月共长存。
“南理工星”由紫金山天文台于2011年10月3日正式发现,编号为530739。该小行星赋名“南理工星”具有特殊的意义——“53”代表学校1953年建校,“739”谐音“齐山久”,象征着南京理工大学近七十年的辉煌历程,以及南理工人对学校的感情如巍巍山峰永久屹立。
建院70周年,“河海星”闪烁苍穹
2022年11月27日,河海大学举行“河海星”命名仪式,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将国际编号为526997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河海星”。满载着河海大学荣光的“河海星”将永驻浩瀚星空,闪烁耀眼光芒,指引一代代河海人步履铿锵向未来。
△河海星
多年来,河海大学传承“兴学育才、治水兴邦”的历史使命,引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滚滚向前。无数河海师贤与才俊,将科学探索和河海精神接力传承。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表示,作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河海大学融入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大局、汇入中国水利事业磅礴征程。“在纪念华东水利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以一颗小行星为河海大学命名,这是一项具有国际性、历史性的崇高荣誉,是国际社会对河海大学办学成就的高度褒扬。”
迎接建校120周年,“南师大星”星辉闪耀
2021年9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南师大星”。从此,这颗编号为216446的行星,成为南师大人在浩瀚星空中最闪亮的那一颗。据悉,这颗行星是为了迎接该校120周年校庆而命名的。
△南师大星
据介绍,2009年3月25日,“南师大星”由紫金山天文台科学家在盱眙天文观测站通过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后续得到了卡塔琳娜巡天计划、奥塔米拉天文台、泛星计划、莱蒙山巡天等的多次观测证实,并进一步计算出她的精确轨道,符合国际上新小行星获永久编号所需的条件。
2009年6月,国际小行星中心给予216446号永久编号,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该天体的发现命名权。2019年10月,紫金山天文台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名将216446号小行星命名为“南师大星”,于2021年7月4日正式通过国际批复。从此,南京师范大学的名字进入了宇宙星空。
在太阳系中,地球、火星、木星等大行星都沿着各自的轨道绕日运行。“南师大星”就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按照自己的路线和步伐绕着太阳运行,周而复始,永远闪耀在宇宙星空之中。
办学80周年“南邮星”正式被命名
2022年11月20日,南京邮电大学迎来办学80周年庆典,该校也收到了一份来自宇宙的特殊礼物。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为表彰南京邮电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编号420612的小行星正式被命名为“南邮星”。从此,浩瀚苍穹中又多了一束“南邮光芒”。
△南邮星
“南邮星”的轨道偏心率为0.098,轨道倾角为11.29度,轨道半长径为2.344天文单位,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49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3.59年,在轨道上以每秒19.4公里的速度高速绕日运行。它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达5.35亿公里,最近距离为1.67亿公里。4月20日,是南京邮电大学办学纪念日,“420”这串数字已经成为了南邮人的“精神密码”。
彩蛋
这些高校也有专属小行星
除了南京上述高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三峡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大学、温州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也在宇宙中拥有自己的专属小行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楠 综合各高校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