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石露芸 张欲晓 实习生 徐晓安)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4月9日,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联合创建的西浦-集萃学院迎来了一周年生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助理副校长(科研)、西浦-集萃学院执行院长马飞教授表示,“我们把学生放到产业的最前沿,让他们真正能够学到东西、做出东西,在硕博士研究课题上取得成果。”
创立一年来,西浦-集萃学院最大的突破点在于不断应对挑战,真正走出了一条产学研融合的道路,让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与企业的研发、技术的创新、长三角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
西浦-集萃学院的首届硕士毕业生代维,在学院成立之前,先在西浦的多媒体通信专业完成了两个学期的专业课学习。毕业课题阶段,她选择了西浦-集萃的联合培养路径,前往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完成关于消毒机器人的课题研究。代维说:“进入研究所做课题,你能直接看到市场需求,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我经历了一个快速学习的过程,感觉自己产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在研究所,代维的办公室旁边就是智能机器人的生产实验车间。每天上午,她运用西交利物浦大学图书馆丰富的线上资源,查阅文献、学习理论知识;下午进入实验室,与电路板、零件和机器人打交道,在实操中学习。产业导师会帮助学生把一个大的研究课题分解成每阶段完成的小目标,日常提供科研指导。代维还会与自己的导师们每两周开一次会,汇报项目进度,听取导师们的建议。
西浦智能工程学院的科研副院长陈敏博士、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的KaLokMan教授,是最早参与到西浦-集萃联合培养项目中的其中两位导师。陈敏博士认为,“联合培养的本质就是产业导师、西浦导师和利物浦大学导师三位一体。产业导师有产业背景、技术背景和对国内前瞻技术发展方向的敏锐性,校内导师有国际化的科研背景,产学研合作能够培养出结合双方优势的学生,达到1+1>2的效果。”
陈敏博士曾对国内大学和德国、英国大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做过专项调研。“产业导师专注于解决产业界的技术难题,而西浦导师在学术理论、系统化学术方法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支持。我们引导学生将工业方案与学术理论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高质量的、可应用和转化的知识体系。”陈敏博士说。
文家乐教授不仅在高等教育领域拥有丰富经验,还曾在海外产业界工作多年。在西浦-集萃联培项目启动之初,他就报名成为导师。在文教授指导的硕博士生中,既有智能工程学院的本院学生,也有课题方向更偏产业的、集萃联培项目的学生。
“西浦-集萃学院向产业界靠拢,让大学老师和产业界导师联合起来指导学生。我们的学生将拥有很强的工业背景,这能够增强他们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职业竞争力。”文教授说。
硕士毕业前夕,代维收到了包括中国电信在内多家企业的录用通知。抱着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她决定留在西浦-集萃学院继续深造,将于今年6月前往江苏集萃深度感知技术研究所,开始博士课题研究。
谈到西浦-集萃学院的未来发展,马飞教授表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我们最重要、首要的合作伙伴,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产学研合作渠道,与更多合作伙伴建立联系,也就意味着将为西浦的老师们带来更多产学研合作的机会。”
目前,西浦-集萃学院已与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等签订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范围已从江苏省内扩展到长三角地区。未来,西浦-集萃学院还将在硕博士联合培养的运营模式、课程体系,高端科研人员的双聘交流机制,以及新型研发平台的建设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
- 教育
- 2022-04-06 11:13:35
- 教育
- 2022-03-29 16:55:12
- 教育
- 2022-03-25 10:17:45
- 教育
- 2022-03-23 1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