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安元萱)67岁的任育良、46岁的任彦秋、19岁的邢伟建,在疫情面前,他们拥有着同一个身份:小区“守门人”。在安元佳苑社区,老中青三代人不约而同地站到了防疫的最前线。
“50后”宣传卫士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50后”的任育良主动请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为抗击疫情发挥余热。和他交谈才获悉,平时他也经常参与其他社区的志愿服务,得知自己的女儿,外孙都报名了社区志愿者,自己更是义不容辞。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始终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奋战在一线,主要参与防疫政策宣传、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等工作。他每天记录工作日志,在宣传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在他的大力宣传和教育下,小区里的老人在佩戴口罩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任育良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们退休不褪色,与其在家担忧,不如自己亲自上场,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守护大家的安全。”除了自己参加防疫志愿服务,还“顺手”带着 自己的“老伙伴们”一起当起了志愿者。
“70后”后信息采集员
自2月份苏州疫情出现以来,“70后”的任彦秋就一直是社区核酸点位上的志愿者,不管是天气寒冷还是炎热,不管凌晨抹黑上岗还是深夜退岗,她毫无怨言。3月疫情反复得知社区缺少人手,主动要求社区报名参与日常防疫工作。她说:“正好生意不能做,闲着不如出份力”。刚开始,她是社区信息报备员,为我们登记返苏人员信息,后来社区缺少区域核酸采集员,她又主动要求学习。截至目前,她已参与社区采集工作十余场,虽然烈日下大汗淋漓,风雨下瑟瑟发抖,但是每次工作都完成的完美出色,坚持到最后。
“00后”的门岗查验员
得知外公、妈妈都冲到了疫情防控前线,“00后”的邢伟建再也“闲不住”了,要求妈妈为他报名志愿者。起初妈妈还有些顾虑,在自己的劝说下妈妈同意了。他每天深夜上岗,第二天凌晨下班,在小区出入口,对所有车辆、人员逐一查验苏康码、行程码,测量体温,严格做到一人不落、一车不漏。“您好,请问您家中近期有从中高风险地区来(返)苏的人员吗?您和家人的苏康码、行程码可以给我给看一下吗?”这是邢伟建最近说的最多的话。除此之外,邢伟建还在小区内配合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排查,敲开“家门”,关闭“风险”,守护“平安”。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最有效的防线,老中青”三代齐上阵用汗水、勇气与担当构筑社区疫情防控防线。
- 街区
- 2022-04-27 20:14:49
- 街区
- 2022-04-27 17:42:45
- 街区
- 2022-04-27 17:39:22
- 街区
- 2022-04-27 17: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