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南通 > 社会 > 正文
护航经济发展,南通“四大工程”提升交通运输智慧执法能力
5月31日,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发布消息,从6月1日起,在全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领域开展“四大工程”,深化“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交通综合执法新模式,不断提升全市交通运输智慧执法能力。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伟民 包宏龙 记者 严君臣)5月31日,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发布消息,从6月1日起,在全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领域开展“四大工程”,深化“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交通综合执法新模式,不断提升全市交通运输智慧执法能力。



试点引领工程。紧抓“数字政府”建设契机,完善升级市级视频监控平台资源,完成“南通交通执法数字指挥平台”二期研发,重点完善“监测预警、可视化调度、信用管理”等模块的功能;推进县级指挥中心建设,以县级执法大队为主体,推进场地、人员、基础软件及规章制度建设,构建县级指挥中心,实现全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事项清单、执法依据、业务流程和文书式样等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创新应用工程。探索水上智慧执法新模式。开发水上智慧执法系统,建设水上电子卡口,依托全省交通运输“执法大脑”,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监控等手段,开展水上电子巡查、秩序管控,整治非法码头等顽疾,实现水上执法检查“一船到底”;探索道路运输“两客一危”企业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智能化监管研究及应用;为全省安全执法探索新路径;探索道路危货运输全链条执法新模式。重点开展道路危货运输“五必查码”和动态监督“智能画像”的研究,探索“监测预警+智能画像+精准执法”,推动分级分类监管。


深化提升工程。加快南通交通执法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与省局“执法大脑”的全线对接,深化行业内外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构建全域智能监控网,实现对显性违法行为的自动识别;持续完善“鹰眼”智能研判系统,提高火车站“黑车”、非法网约车以及高速卡口的研判精准度,为一线执法提供精准情报。做好非现场执法试点工作,实现非现场执法证据审核、案件办理、信息抄告全流程电子化、可视化,推动非现场执法系统与综合执法系统数据对接。充分应用非法营运智能化整治系统,水上交通VITS、AIS、CCTV平台,推广应用海江河全覆盖的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示范工程和治超联网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执法效率。


保障支撑工程。加大网络安全工作力度。强化日常网络安全维护和重要时期值班值守工作。加快推进市级APN、VPDN网络,为智慧执法终端装备提供高速、可靠、安全的数据传输网络。加大通用型执法装备建设,确保通用型执法装备100%配备,实现可视化执法调度。探索应用AR眼镜、车(船)智能取证设备,加大手持型移动执法终端采购力度,加密外场智能感知设备建设,及时接入省局智能终端管理平台,扩大监测联网范围,提高违法行为识别能力。


据悉,支队已经要求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所属执法大队组建专班,深刻领会智慧执法目标任务,做好工作任务分工,明确责任人,细化序时进度,并将加大智慧执法工作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因素法”作用,加强交通运输执法专项资金对智慧执法建设的引导和支持。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