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盐城经开区各学校紧扣“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守护师生生命安全”主题开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知险避险能力,为校园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在盐城京师实验学校,校车应急疏散演练通过实战化场景模拟,切实提升师生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筑牢校园交通安全“防护网”。
活动现场,校车驾驶员手持安全锤、灭火器等设备,向学生详细介绍安全门的开启方式、安全锤的使用位置与敲击技巧等安全知识,并结合真实案例,叮嘱学生乘车的注意事项,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模拟应急疏散环节,随着“校车突发火情”信号发出,各校车驾驶员迅速停车、开启应急灯,照管员第一时间下达“弯腰、捂口鼻、有序疏散”的指令,引导学生沿着车门两侧的安全通道快速撤离至指定的安全区域。整个疏散过程快速高效,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应急疏散的技能,更强化了学校与校车公司的协同配合能力,进一步完善了校园交通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盐城市松江路小学通过主题班会、地震演练等活动,构建沉浸式安全教育场景,多维推进安全教育工作。
主题班会上,老师结合图文、视频资料,向学生系统普及地震、火灾、洪涝等灾害的成因与危害,重点讲解不同场景下的应急避险知识,如地震时的躲避技巧、火灾中的逃生路线选择等,引导学生树立“主动避险 科学自救”的安全理念。
地震演练环节,随着警报声响起,各班老师迅速引导学生躲至课桌下方,双手抱头保护头颈;疏散阶段,师生用书包护头,途经烟尘区用织物捂口鼻,全程遵守“不推挤、不滞留,不超速”的纪律要求。从避险准备到紧急疏散,各环节紧密衔接、规范有序,全体师生以高度的专注力投入演练,切实将安全防护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
防灾减灾教育不只是“防风险”,更是教会师生“懂自救、会互救”的生存技能,让学生将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践行。盐城经开区校园安全教育已形成“责任明晰、课程扎实、活动鲜活、联动有力”的良好局面,师生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显著提升。未来,该区将持续优化教育载体,深化“校家社”协同机制,推动安全教育与校园管理深度融合,以更实举措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通讯员 王越 谷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