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7.36亿元;列入省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体系的七项公共服务支出达29.9亿元,财政收支预算运行在合理区间;市场主体新增减负及缓税等累计超过6亿元……翻开盐都区财政局编制的财税半年报,较具力度的数据彰显出颇具温度的担当。今年以来,该局倾力发挥财政基础与支柱职能,踔厉奋发、务实作为,助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盘,交出了一份成色足、底色亮的中考“成绩单”。
“用政府‘紧日子’换取百姓‘好日子’。”盐都区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冯国超表示,为人民谋幸福,意味着财政要精打细算、精征细管,将钱花在刀刃上,将更多“真金白银”用在服务企业和民生领域,通过稳住市场主体,为经济发展积蓄动能,倾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精准减税降费
“大珠小珠落玉盘” 稳住经济发展大盘
江苏神龙集团是盐都区一家综合性省重点物流企业,面对疫情,今年的业务量遭受较大冲击,面临着运输成本增加、流动资金不足等难题。盐都区财政局借助“挂钩干部进千企、服务产业促转型”,主要负责同志率领相关职能科室同志第一时间走进企业,解读国家实施的留抵退税政策,并帮助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94.2万元,为企业送来“及时雨”。
“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的落地,为企业发展减轻了负担,让我们吃上了‘定心丸’。”江苏神龙集团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稳住经济发展大盘,需要财政系统性发力,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财政相结合。”盐都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局落实好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全面执行降低增值税税率、留抵退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制度性减税政策,让税惠“春雨”精准滴灌到中小微企业,润出市场澎湃活力,有力有效助企纾困解难,市场主体累计减税降费、缓税等超过6亿元,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与此同时,盐都财政还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出台了较具区域特色的“区六条”,打好助力经济爬坡过坎的组合拳。
在落细落实组合式减税的同时,该局还加速财政金融深度融合,联动运作“财政+”专项奖补资金、政府产业基金,运用好2.5亿元的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围绕制造强区“四大工程”、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聚焦科技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助力产业强链固链补链、集群发展。通过“苏科贷”“小微贷”累计新增贷款投放5.3亿元,并为92户企业提供担保过桥资金21.5亿元。强化发展要素扶持,服务“一区多园”,厘清园区与板块的支出责任,健全“飞地”项目税收分享机制,唱好财政助力盐都新城和副中心建设“双城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守节用裕民
撑起民生“保护伞” 构建民生财政框架
7月12日,在盐都区吴抬路小学、初中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挥汗如雨战高温、紧张快干抢工期,全力冲刺项目装饰装修收尾工作,确保9月份开学投入使用。
据了解,总投资约4.5亿元的吴抬路小学、初中项目是市、区两级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建成后,占地109.6亩,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办学规模为小学5轨30班、初中10轨30班,学校可容纳学生3000余人。
“民生始终是财政工作的优先项。”盐都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疫情持续影响的背景下,兜实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底线。该局坚持“三保”优先制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打好“铁算盘”。今年,该区一般性支出预算较上年压降4.96%;“三公两费”在去年压降10%的基础上,今年再度压减6.2%。数据显示,今年该区全年“三保”支出预算超过50亿元,成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半壁江山。
加强科学统筹和合理分配,将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该局不断健全高质量民生保障机制,探索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财政路径,倾力支持解决好“一老一小”、稳岗就业,以及防灾救灾等工作。
保障疫情影响下的人民生命健康是盐都财政近年来的重头戏。今年上半年累计拨付抗疫专项资金近9800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及基层卫生机构相关资金计3200万元;包括2.6亿元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3.2亿元的失业保险与稳岗补贴资金……一笔笔资金,标志着盐都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的不断提高,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增强。
与此同时,调优区对镇财政体制,分类分档确定镇级发展类别和保障标准,坚持做到保障责任上划、新增财力下沉,所有人员经费和民政、优抚等补贴类民生项目全部由区级财政保障,新增财力70%以上留归镇级,有效地增强镇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创新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推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
统筹发展安全
打造“防火墙” 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致广大而尽精微。财政人要确立起危机与忧患意识,统筹发展与安全,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加快重塑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防控体系,当好危机的务实管理者,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循环。”盐都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围绕举债规模与财政经济相适应、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原则,该局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投资预算管理,将其纳入与“十四五”规划衔接的2022-2024年中期财政规划,接受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制约,遏制债务增量,防止债务及高成本融资反弹。
为守牢政府性债务风险底线,该局健全债务审批、增量控制、投资管理等工作机制,坚持相机把控,先后3次下达融资增量控制线,落实投融资及债务动态管控机制,融资综合成本持续下降。率先全市做实10亿元财政应急资金池和30亿元的国企信用资金池。超序时完成市定隐债化解任务,实现降规模、债务率、融资成本、风险等级持续“四降”目标。
同时,加强项目建设源头管控,将全区所有政府投资项目上收区级集中审核,由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行政审批局共同会商提出初步办理意见,依据投资金额分级报批后方可实施,其中20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报区政府区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今年上半年,共核减政府性投资超过1.8亿元,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与财政承受能力认证的“双保险”作用,财政投资评审共评审135个项目,评审资金16.6亿元,审减资金1.1亿元。
推进财政创新
建设“品牌财政” 提升现代治理绩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今年以来,盐都区财政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集成创新,聚焦“三争一创”部署开展“国企改革攻坚年、财政监督突破年、基层财政建设年”三个主题行动,系统性推进全区财政改革发展高质量运行,努力让相关财政改革突破“天花板”,不断健全现代财政制度,提升现代财政治理水平。
探索预算管理一体化“盐都模式”。该局制定预算编制规程、预算指标管理业务操作规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规程,完善日常公用经费定额体系、区级支出标准和项目建设支出标准体系,从严控制提标扩面等增资措施;全面梳理归集预算单位财务、资产等信息,推动实现政府一本账、一张表(资产负债表),从预算安排源头至用款单位末端,实现全流程动态监控,高标准落实财政部提出的预算管理一体化。
打造预算绩效管理“盐都品牌”。该局将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入库和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处理好“谋事”与“花钱”的关系,形成“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聚合链条,探索“工作职能+具体项目+绩效目标”的基础绩效管理框架;将绩效管理延伸到部门单位最末梢,一体化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
探索投资评审融合转型的“盐都路径”。实行财政投资评审与预算绩效评审相融合,与项目政策评估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相融合,推动政府投资评审转型。同时,聚焦财政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做实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实现投资评审、绩效评价与财政论证三位一体,形成控减财政支出、实现资金增效合力。
策划:刘宏彬 撰稿:陈恒林
- 人社民生
- 2022-07-22 18:04:53
- 人社民生
- 2022-07-22 16:10:06
- 人社民生
- 2022-07-22 15:51:48
- 人社民生
- 2022-07-22 1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