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的南京夫子庙景区,华灯初上,100多名汉服爱好者盛装巡游,手握书卷,再现古人提灯夜读的场景。这是“2025金陵旧书市集”的一项重要活动。这场持续五天的阅读盛事集“逛、玩、学、晒”于一体,成为爱书人的节日,也让更多人了解旧书,爱上旧书。

和新书相比,旧书有着难以比拟的魅力。它不但记录着知识和智慧,更承载着岁月和过往。近年来,面对行业式微难题,江苏的旧书业积极转型,焕新发展,推动这个古老的行业不断迸发新的活力,传承千年绵延的江南书香。
在旧书市集,与好书不期而遇
拿着一张早就写好的书单,来自扬州的孙老先生在金陵旧书市集上淘到了《柳河东集》《唐宋词简释》等多种一直想买的旧书。“这个市集将南京地区的大小旧书店、旧书摊集中在一起,社科、文史、科普各类书都有,眼花缭乱,挑不过来。”市集上,像孙老先生这样的“书虫”总能捕获与心仪好书不期而遇的乐趣。
本次市集以“旧书新知 书香南京”为主题,汇聚将近70个由南京本地出版社、旧书店、独立书店、二手书商、杂志社摆开的摊位。除了给读者提供数万种涵盖社科、文史、艺术、科技、青少年阅读等门类的旧书外,其间还举办古籍修复展演、集章寻宝、非遗体验、“暖冬寻宝”“闲鱼趣集”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和读者从不同角度感知淘旧书、读旧书的魅力。

南京夫子庙历史上就是旧书店云集之地
学人书店、复兴书店、雅文书店、三槐堂书店……资深旧书店为读者“优选”旧书。小书贩也在市集上觅得一席之地。来自安徽的李治本在朝天宫仓巷开书店,仓巷改造后书店不开了,周末时间主要在鼓楼区的宝船文化广场摆摊卖书。“手里还积攒了几万本书,市集为我们售卖旧书提供了好平台。”李治的书摊虽小,但也有“好货”,比如售价千元的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宁镇山脉地质图》,就是研究南京和镇江地形地貌的珍贵资料。

金陵旧书市集吸引市民购书
除了各种常见的旧书,旧书市集还有珍贵的古籍善本、乡邦文献,也有大量的老杂志、连环画、老地图、老照片、老票证、明信片、电话卡、老报纸、门票等等。不同读者各寻所需,家住长乐路的南京市民赵伟民有“三高”,购买了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的医疗科普读物;南师大吴同学买了几套20世纪80年代的长城、南京长江大桥题材的老明信片,这位00后“特别喜欢老纸品承载的古早味”;刚当妈妈的公司职员刘女士入手十几本画面精美的绘本,给宝宝看很合适;“80后”市民任小武买下了五六本《三国演义》连环画,“都是小时候看过的,在这里‘重逢’,看着就眼熟,模糊的回忆又清晰起来了……”
这个“旧书巷”,全年不打烊
金陵旧书市集举办地是夫子庙龙门街,不远处正是著名的“天下文枢”牌坊。在南京藏书家、南京大学教授徐雁看来,在这里摆开旧书市集,呼应了夫子庙地区由来已久的售书、读书、藏书传统,延续了秦淮河边的书香文脉。“早在20世纪前期,夫子庙的古旧书店就曾有‘东南古旧书店之冠’的美誉。一本本旧书在流转中延续着阅读传统,氤氲着沁人书香。”而在江南地区,除了南京,苏州、扬州等文化名城的旧书业历史同样悠远绵长,拥有多家知名度很高的旧书店。来江南访书、淘书、买书,始终是藏书家们的风雅习惯。

夫子庙旧书巷
近年来,由于电子阅读的兴起,纸质图书阅读量持续走低,旧书业同样也面临困境。面对旧书式微局面,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南京积极扶持旧书行业,延续书香文脉。南京市委宣传部制定《关于繁荣南京旧书市场的工作方案》,推出17项具体举措,打造“旧书新知”南京模式。“金陵旧书市集”已形成有影响力的阅读品牌,自去年11月22日首次推出以来,连续成功举办7次,80万人次在市集上畅享“淘书之乐”。金陵旧书市集还多次走进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通过“淘、赏、听、品、打卡、集章”的多彩互动形式,培育一大批旧书的“新粉丝”。
11月21日晚,在金陵旧书市集举办的同时,“夫子庙旧书巷”同步在夫子庙小龙门街开街,不到200米的小巷内,汇聚了20家旧书店,打破了传统书市“限时摆摊”的局限,实现365天常态化运营。据介绍,11月21日—25日,金陵旧书市集和“夫子庙旧书巷”在五天时间内销售突破50万元,创下市集历次活动的销售新高。

夫子庙旧书巷开街仪式
今年初,苏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文广旅局印发《全链条全方位打造“书香苏州”工作方案》,将“繁荣古旧书市场”列为重点任务。在姑苏区,“平江晒书”活动连续成功举办16届。平江路、观前街等人流密集的商圈,“平江好书市”等书香主题市集为苏州的爱书人提供了淘书好去处。
旧书店老板们也很“拼”
除了官方的积极推动,旧书店从业者们也很“拼”。他们纷纷转换传统经营理念,在旧书店经营中做出“新文章”。
今年6月11日,有着“百岁书翁”之称的古籍版本学家江澄波先生辞世,他经营的苏州文学山房旧书店会不会就此关门?成了很多书迷关心的问题。6月24日,这家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创办的旧书店重新开张,江澄波的儿子、72岁的江延令接过了祖上三代传下来的书香薪火,接续经营“文学山房”。

苏州文学山房旧书店
“我们姐弟三人把家中和书店事宜安排妥当后,就决定把书店开下去。”江延令说,“文学山房”将延续“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宗旨,为爱书人寻觅好书。
南京市陶谷新村,南大鼓楼校区旁的学人书店内,老板阚炜除了陈列旧书外,还引入记录旧时光的老家具、留声机、电影海报,为购书者提供各种藏书票、铜版画、明信片等,将“学人”打造成充满阅读品位的“文化空间”,吸引年轻人前来淘书打卡。
在孔夫子旧书网开网店,通过朋友圈、微信群推销旧书,通过抖音直播卖旧书,旧书业老板们售卖旧书的手段越来越多元。今年33岁的“回忆古旧书店”老板程道武每晚都要在抖音上直播两三个小时,“为旧书寻找有缘人”,每次直播他都能卖出七八百乃至上千元的书。

细细淘,在旧书堆里觅得好书
旧书店也能玩文创?是的你没听错,复兴书店老板窦才仁在整理旧书时发现,书中夹带大粮票、布票、化肥票,他将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票证做成小文创,这些“历史切片”大受年轻读者欢迎。
很多人印象中,旧书业的经营者多为中老年人。其实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进入旧书行业,成为新一代的旧书店主理人。古城书店的窦妮是一位“书二代”。“年轻人能为旧书业带来新的经营理念,用新媒体方式推广旧书,策划旧书活动,促进行业发展。”窦妮说。
而在窦才仁看来,旧书在当下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旧书带来的视觉、触觉乃至嗅觉上的‘味道’是碎片化阅读无法替代的。与电子书相比,纸质书更利于深度阅读、记忆留存与批注学习。旧书还能唤起读者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产生情感共鸣。”窦才仁的话代表着很多旧书店老板的心声,旧书业仍然具有持久生命力,将在不断的焕新变革中延续书香文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徐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