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适逢秋收时节,淮安市车桥镇丰年村田野间一派忙碌。丰年村的村部大门朝东,正对着村集体合作社一望无际的稻田,远远眺望,一台台鲜红的收割机匀速穿梭在金色稻浪中,收获新一季的丰收惊喜。
“昨天合作社正式开镰,已经收了200多亩地,又是一个丰收年!”村党总支书记卢攀峰说。过去5年间,丰年村村集体收入由2021年的43.2万元连年攀升,直至今年预计达165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5年增加近3倍。
数字跃升,得益于以丰年村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挑起的“金扁担”。近年来,丰年村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登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推广全程农机化,形成耕、种、管、收获、粮食烘干、加工、销售、采购一条龙产业链。“一站式”的综合农事服务,既解决了农户农业生产难题,也扩大了村级服务组织服务能力。对签订了一条龙机械化服务合同的农户,村集体合作社提供“从种子到收割”的全程农机作业服务。目前,全村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达3万亩以上,覆盖周边5个乡镇。
腰包更鼓,底气更足。去年,丰年村一口气投入100多万元为农机设备更新换代。走进1200平方米的烘干仓储房、400平方米的农机仓库,5台植保无人机、22台(套)各类大中型机械一应俱全。升级后的收割机、装载机马力大、速度快,无人机、插秧机自动化程度更高,4台换代后的烘干设备效率提升50%,且使用生物颗粒做燃料,成本降低至以往燃油烘干机的四分之一。如今,丰年村合作社已是淮安市首家智慧农机示范点。
“背靠合作社这棵大树,我们的收购生意越做越有底气。”村里的收购大户纪晓鹏早在十多天前就忙活开了,“远到山东,近到宝应、高邮,水稻就收到500万斤。”通过和村农机合作社签订租用协议,纪晓鹏将水稻粗加工后出售,随着合作社农机设备不断升级,这些年收购生意也愈发红火。
在追求“年年是丰年”的道路上,丰年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发展虾稻米种植,每斤市场价可达10多元;利用1月至5月闲置的育秧大棚种植宠物牧草,冠上本村自有品牌,专供荷兰兔、豚鼠等食用,每公斤售价可达20元;发展订单农业,种植高品质蔬菜;整合“巴掌地”“废沟塘”,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这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卢攀峰告诉记者,明年,丰年村计划建设一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变,进一步扩大对周边乡镇农事服务的辐射力带动力,实现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一年更比一年“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莎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