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是人类水工技术的代表、超凡智慧的结晶。在全球520条运河里,以扬州为原点、全长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是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价值和地位极为突出。
16日,2025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开幕,国际运河专家、联合国驻华机构及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外运河城市市长和代表,以及国内外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大运河遗产保护等相关单位、著名企业代表等如约而至。
这场年度论坛,聚焦全球近3000座运河城市共同面临的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命题,交流学习发展理念,借鉴分享成功经验。
巧合的是,就在嘉宾抵达扬州的10月15日,有中国旅游“奥斯卡”之称的第14届艾蒂亚奖入围提名榜单揭晓,“大运扬州”古运河行进式游船演艺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火爆人气,入围“最佳夜间旅游项目奖”。
这是致力“让古运河重生”,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扬州,又一次把千年运河的当代故事讲给世界听。
赓续千年文脉、水脉,古老运河活力奔腾
运河之于城市,不是生母,便是乳娘。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挖下大运河第一锹。从此,运河便与城市同生共长,经历千年风云,孕育三度辉煌,留下无数宝藏。特别是运河赋予的“创新创造、开放包容”城市精神,成为城市文脉根基,激励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善于思考、敢于担当、勇于开拓。
感恩运河的扬州人如何担当?2004年,扬州在国内率先投入到大运河申遗,2008年携手运河沿线8省(直辖市)35座城市组成大运河申遗联盟,2014年牵头申遗成功,真金白银的有效投入、扎扎实实的保护举措,使境内6段河道和10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居全国运河城市之首。
在“后申遗时代”,扬州在全省率先出台《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设立运河文化保护缓冲区,建成数字管理和监测预警示范平台,打造13个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基地,为全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提供了示范样板。
水,是运河之根本。与大运河申遗同步,扬州就开筑生态屏障,坚决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国之大事”,首倡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一体化推进大运河、长江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全力守护“一江清水向北送”。
运,察运河之功能。扬州倾力发展绿色航运,扎实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127.5公里长的大运河扬州段均实现二级航道改造,可以满足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航,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城,见运河之繁盛。面积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历史城区,是扬州“城河相依”的历史见证和发展写照。去年以来,扬州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1+8”行动,广陵路、皮市街、小秦淮等传统街区在保护传承中重焕新颜,东关街园宅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老城保护与复兴的扬州实践”成果亮相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遗产展区。
知遇扬州,古老的运河青春再现,活力奔腾。
深化文旅融合,1.2亿人次领略“好地方”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从璀璨的无人机灯光秀到沉浸式夜游演艺,从国风巡游到近郊踏秋,从白天赏景到晚上看戏……一批文旅新玩法、新场景、新项目深受市民游客喜爱,全市接待过夜游客超70万人次。
“苏超”是今年国内现象级事件。
自6月以来,扬州文旅精准发力:“苏超”扬州主场比赛日所在周末,面向全省推出“景区+住宿+餐饮+演艺”四重优惠福利,全市国有收费景区面向全省市民日间免费开放,成功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6月15日,全市接待游客量环比猛增88.6%;8月16日至17日,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5.8万人次,环比增长22.6%……
运河是扬州文化的根,更是扬州旅游的魂。近年来,扬州充分挖掘运河深厚的文化资源,全力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因“河”而来、为“河”而留,大运河已成为扬州吸引世界游客的法宝。
擦亮一条文化带。扬州先后建成开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隋炀帝陵遗址公园、扬州非遗珍宝馆、中国大运河原点公园等一批文旅重点项目,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特别是2022年以来,扬州全面启动“运河十二景”评选和建设提升工作,串珠成链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
拉长一条消费链。每逢夜晚,东关街、皮市街流光溢彩,各类餐饮门店人头攒动,烟火气十足,游客、戏迷、文青的“品质”“体验”“多元”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在“古城牌”“美食牌”“文化牌”下,旅游演艺、研学旅游、美食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博物馆夜游、沉浸式夜游、房车露营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拉长文旅消费链。
创下一批大品牌。近年来,扬州打造“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金字招牌”,实现长江游轮“下扬州”,入选全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夜间经济新锐十城”,打响“来扬州、行大运”文旅品牌,精心办好“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亲子研学“夏”扬州、二分明月“艺”扬州、冬游扬州“食”“泉”十美等品牌活动,变“烟花三月下扬州”为“四季旺游”。
举全市之力打造文旅支柱产业,“文旅+百业”文章获得可观“阅读量”。2024年,扬州接待游客超1.2亿人次,尽显“好地方”魅力。
讲好运河故事,唱响新时代运河“号子”
运河连接海洋,海洋沟通世界。阔波千里的大运河,一次次为扬州与世界对话架起桥梁。一个个鲜活的扬州故事,不断唱响新时代的运河“号子”。
成立于2009年的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是我国唯一运河领域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WCCO以运河为媒,扎根扬州、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坚持一年一主题,连续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以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的率先探索实践,推动国际运河文明交流互鉴、世界运河城市合作发展。
去年6月22日,正值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在扬州主办“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进文明文化的活化利用、构建惠民便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个个“扬州元素”火出圈,24小时内全网浏览量达50亿+。
文化艺术是引发心灵共鸣的优秀载体。让大运河“流动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传承后世,扬州从不松懈。
9月17日,由扬州市政府、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WCCO联合主办的“2025中比运河城市对话”活动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本次活动探讨了运河遗产保护发展、数字赋能运河文旅等话题,并结合运河城市美食展演、特色文化演出,通过扬州精致茶点品鉴、扬州传统文化演绎,向比利时及欧洲当地公众介绍了扬州这一“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
9月19日,受第十三届国际木偶戏剧节邀请,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在莫斯科谢尔盖·奥布拉兹佐夫国立中央木偶剧院上演了精彩剧目。吉祥喜庆的《祝您吉祥》、诗意缭绕的《春江花月夜》、唯美婉转的《美人画卷》……12个经典杖头木偶节目展现出的精湛非遗技艺与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深折服了现场观众。
9月23日、24日,作为“2025中国戏剧演出季暨中国戏曲国际展演”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演出的扬剧传统经典剧目《吴汉三杀》,在奥地利维也纳Muth剧院连演两场,不仅让国家级非遗扬剧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戏曲韵味飘扬海外,更架起了一座跨越文化的中奥艺术对话之桥。
大运河,是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扬州,这座大运河的原点城市、璀璨明珠,在打造国际文旅名城的同时,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不动摇,着力打造“613”产业体系,推动文化经济领域的“双向奔赴”、协同发展,不断展现运河通江达海、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风采。
记者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