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用“入境流量”撬动“消费增量”新蓝海

国家税务总局9月10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国内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已超过1万家。今年前8个月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7.8%,退税商品销售额和退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7.5%和96.9%。

  在“入境流量”向“消费增量”的转化过程中,政策无疑是最强劲的东风。国家移民管理局不断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政策适用口岸总数从原有的39个增加至60个,适用省份总数从19个增加至24个,一系列举措让外国旅客有了更多时间深入游览中国的大好河山,为消费提供了时间基础。与此同时,离境退税政策也是不断升级。从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在全国推广,到全国首个离境退税“一键退税”快速服务在杭州试点落地;从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到退税限额由1万元上调至2万元,离境退税政策的调整极大地激发了境外旅客的消费热情。政策的持续优化,为入境消费“筑牢根基”,让“中国购”成为越来越多境外旅客来华旅游的重要动力。

  如果说政策是推动入境消费的动力引擎,那么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则是吸引境外游客“买买买”的超级磁场。在繁华的都市街头,既有国际知名品牌满足游客对时尚潮流的追求,又有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等特色店铺让游客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在热门的旅游景区,游客既能欣赏到宏伟壮丽的古建筑,还能在文创店购买到各种精美的文创产品。不仅如此,独具特色的中国商品也是吸引入境游客消费的“流量密码”。近年来,无论是花西子等国货美妆品牌还是泡泡玛特等潮玩产品,都凭借着中国特色而实力“出圈”,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此外,中国的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也凭借先进的技术、高性价比的优势,成为入境游客购物清单上的“常客”。多元的消费场景、独具特色的商品,将入境游客牢牢“圈粉”,成为推动入境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体验为王”的时代,好的服务往往能成为“加分项”,“入境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同样离不开优质的服务。在支付便利化方面,如今,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境外游客可以轻松使用移动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已覆盖了绝大多数商家;在语言服务方面,许多城市的大型商场、景区都配备了多语种服务人员,提供翻译、导购等服务;在售后保障方面,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重视境外游客的售后需求,提供退换货、质量保证等服务。与此同时,各地也在不断升级服务体验:北京首都机场开设了24小时退税通道,让深夜抵达的航班旅客也能轻松办理;深圳湾口岸通过创新跨境支付和电子钱包退税服务,实现退税资金快速到账。一些列优化服务的举措让国际游客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在中国购物,省心又省力!”

  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优化、场景的多元拓展、商品的不断升级、服务的极致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选择中国作为旅行目的地,会有越来越多的“爆款”退税商品走向世界,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通过购物车传递到全球每个角落。(成瑞东、王丽华)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