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提交一次材料,当天就能完成企业迁移各项手续,实在是太方便了。”近日,计划将企业从南通迁至盐城的刘先生,在东台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准入窗口收获意外之喜。原本准备两地奔波的他,通过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平台,半天时间就完成过去动辄十多天的复杂迁移流程。
这背后,是盐城以破茧蝶变之志聚焦企业关切重点问题,构建诉求闭环解决流程,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生动缩影。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今年以来,盐城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决心,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十百千”行动,聚力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品牌。年中盘点,一串亮眼的数据印证了改革成效: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的43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如同高效的“服务枢纽”,累计为企业和群众办理各类关联事项114.8万件,将便捷与高效真正送到经营主体和百姓身边。
“一把手”沉下去解难题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让企业诉求高效响应?盐城的解题之道始于一场自上而下的深刻变革。今年,盐城市重磅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十百千”行动,对标制定在该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行动要求各相关部门单位拿出“真金白银”的举措,围绕这些领域制定推出百条以上实实在在的优化措施和服务承诺,并确保这些措施能有效覆盖服务千家以上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企业,力戒政策空转、服务悬空。
行动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与之配套的“一把手走流程、查实情、送政策、抓环境”活动,成为推动“十百千”落地生根的关键一招。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纷纷走出办公室,以普通办事人员或群众的身份,“沉浸式”体验本部门、本领域的政务服务全流程。
市数据局实行“局长驻窗日”制度,班子成员每周轮流值守“办不成事”窗口;市市场监管局班子成员聚焦11个市场监管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亲身体验+现场经办”方式,主动发现、现场解决申报堵点、流程卡点和服务弱项;盐城供电公司开展“和你一起去办电”活动,市、县公司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同志以“客户视角”或“一线员工身份”参与办电全流程,打造便捷、透明、高效的办电服务体系……
在“一把手走流程”中,市人社局发现“窗口人员政策解读不够全面精准”“残障人士、老年人便民措施不细致”等问题,现场交办解决;市工信局通过走访会办,将工业强市专项资金政策“支持工业新增长点”条目简化企业申报材料,工作流程从1个月缩短至3天;市应急管理局走访发现“部分经营许可审批补正问题多、企业整改时间较长”等问题,通过事前短信提醒、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专人实时指导等方式,进一步缩短审查补正时限。
“一件事”集成办提效能
在各地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标识格外醒目。这不仅仅是一个窗口名称的改变,更是一场深刻的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革新。
走进亭湖区政务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一件事”专窗区秩序井然。“过去办劳务派遣业务,要跑多个窗口。现在通过‘高效办成一类事’专窗,十分钟就同步拿到许可证,办结营业执照、刻章、开户、税务登记所有手续,成本大大降低!”北京星淮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盐城分公司申办人员许琳的体验,正是盐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服务迭代升级的生动缩影。
盐城市将“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旗舰工程”,核心在于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流程再造、强化数据共享,将企业群众需要跨部门、跨层级办理的“一揽子事”,整合为窗口统一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结果统一送达的“一件事”。
与此同时,为让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盐企通”应运而生。经过2年升级完善,已基本实现构建以“盐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为总入口、“一企来办”政务服务网为总支撑的数据服务载体,目前已汇集各级政策信息16000余条、归集2400余项办事事项、入驻企业达10738家。
为让行政审批速度更快一些、政务服务更智能一些、优惠政策更直达一些,盐城市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基础上,持续拓宽“免证办”领域,打造一站集成的为企服务“中台枢纽”,实现涉企服务平台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打造政务、金融、人才、信用、法律、科技等本地化政策资料库,以AI助手实现7×24小时实时解读。
改革的成果,最终凝结在一串串沉甸甸的数据里:全市企业开办全流程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交易登记实现“一窗受理、一次缴税(费)、当场领证”的标准化服务;依托全市43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的高效运转,114.8万件原本需要跑多次、跑多地的关联事项实现了“一次申请、一次办结”。
以服务“用心”赢得市场“信心”
从“材料多、程序繁”到“数据跑、流程优”,盐城市营商环境点点滴滴的改善,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对企业而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位在盐城深耕多年的制造业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现在办事环节精简了,跑腿次数减少了,沟通协调顺畅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这种实实在在的便利,让我们对在盐城持续投资发展更有底气和信心了。”这种因服务优化而增强的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正是营商环境“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硬支撑”的关键所在。上半年亮眼的经济“期中答卷”背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坚实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围绕“极简、更优、赋能、精准”四个关键词,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进一步完善议事协调机制,全面提升涉企服务效能,让服务更加精准、主动、智能,不断提升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个个高效运转的“一件事”专窗、一次次“一把手”深入一线的躬身实践、一项项惠企便民的改革举措,如同无声的宣言,传递着盐城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和满满诚意。这片面朝大海、充满活力的热土,正以更贴心、更便利、更可感的服务“用心”,持续赢得经营主体投资兴业的“信心”,为盐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