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无人驾驶小巴每天上路奔跑、智慧环卫车夜间自动行驶在长江隧道进行清扫……这些都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带来的便捷。8月20日,“2025年中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论坛”在南京国际青年会议中心举办。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具备L2级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已达到62.1%。与此同时,诸多智能场景的落地,正让我们的出行更顺畅、生活更舒心、城市更智慧,也让“车路云一体化”从蓝图真正变成了惠及民生的生动实践。
△ 主办方供图
据介绍,2025年上半年我国具备L2级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达到62.1%,实现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场景下领航驾驶辅助(NOA)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20.3%;5G和C-V2X前装搭载量分别超过230万辆和31万辆。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试点、20个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5万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1万张,测试里程超过2亿公里。适应我国发展需要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正逐步完善。
南京是国家级“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双智”试点城市。今年上半年,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营收1367亿元,同比增长7.4%。在智能化方面,全市集聚了自动驾驶、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网联通信设备等高成长性企业近100家,中汽创智、紫金山实验室等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重大创新平台相继建成运营。
市交通集团副总经理沈阳介绍,该集团作为全市智能网联汽车“链主企业”,已绘制了覆盖面积达367平方公里的南京市1.0阶段场景部署图。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5个应用场景建设,实现智慧公交、智慧环卫、智慧物流、智慧巡检、智慧停车、智慧出行等多领域场景多点覆盖。
接下来,南京还将以南京南站6.03平方公里片区为试点,规划实施3大类14个场景建设,重点培育空地协同智慧城市治理、空陆联程智慧接驳、空地异构多节点无人物流、开放式AVP泊车等特色应用。其中,空陆联程智慧接驳场景备受关注:硬件方面,将依托新建低空起降场开通商务旅客集聚地至机场、高铁站附近起降场的低空短驳航线,同步部署无人驾驶车;软件系统上,计划在南站片区建设34个智慧路口,全面提升区域交通的智能化、网联化水平,重塑南站枢纽片区的城市出行体验。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南京空地数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工信装备工程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承办。德国作为南京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截至目前,共有304个德资项目扎根南京,实际利用外资达21.7亿美元;在宁德企年营业收入突破450亿元,利润总额达3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