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苏青联合报道·青海站⑤ | 走出高原,“青货”为何这样红

俯瞰青海设施农业连片区域。青海日报记者 殷之皓 摄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是三大江河发源地、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天蓝水清、草绿地净,良好的生态环境滋养孕育着高原的万物众生,造就了青海农畜产品天然、绿色、有机的最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赋予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如何更好地让“青货出青”?通过与内地产业合作、消费帮扶、双向互通,当地正蹚出一条条可行之路。

【现场探访】

11月1日,记者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温家村,看到常啸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冷库门前停着一辆牌号“辽A”开头的冷链货车,车旁站着蔬菜经纪人钟汉军。

冷链货车是来拉菜薹的。“高峰时每天一大车,还要搭几个货运航班。”钟汉军说,今年他已从这里买走了400吨红菜薹。“红菜薹生长环境温度最高不能超过28℃、最低不能低于-5℃。夏天互助县温度为8—18℃,在其他地方不能种菜薹的时候这里仍然能种,而且口感好。”他指着冷链车旁边地里的红菜薹告诉记者,今年这块地已经采了17茬,再收最后这一茬,亩产大约有3000斤。按照每斤1.7元的合同价,这些菜薹他“照单全收”,发往上海、深圳、南京、长沙等地。这里还是供港澳蔬菜基地,很多红菜薹从西宁直飞香港、澳门。

距离红菜薹田20米,就是两座冷库。53岁的曹德香正和几位村里的老姐妹在冷库里对红菜薹进行分拣、整理、打包。“干一天100元,下班现结,中午管饭。”曹德香对这个待遇很满意。

互助县委常委、副县长殷翔是来自无锡市新吴区的援青干部,他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东西部协作资金投资1600万元,启动互助县万亩菜薹供港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资助6个乡镇在海拔高、适合种菜薹的地方搞起了大棚、地膜和冷库。常啸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新投用的冷库,就是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的。在各方扶持下,今年全县菜薹种植面积已达5300亩。

温家村党支部副书记侯有明介绍,村里共有5868亩土地,60%流转给了4家合作社和几个种植大户,除了种蔬菜也种小麦、油菜,种红菜薹是收益最高的,一亩地能挣四五千元。这几年蔬菜种得越来越多,种子和技术指导都是“菜办”解决的。

侯有明说的“菜办”是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老百姓习惯称之为“蔬菜办”“菜办”。该中心副主任李有全说,依托高原气候冷凉、病虫害少等自然禀赋,以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创建为契机,这几年互助县蔬菜产业爆发式增长。“前两天一位广东老板想来租地种菜,一开口就要2000亩,昨天一位香港老板也想要2000多亩地。他们想种的,都是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外销蔬菜。”

在互助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走进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记者感受到高原蔬菜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强力科技支撑。大棚内,草莓苗长势喜人。科技人员通过草莓种苗脱毒与三级种苗繁育体系开展科学育苗,延伸了高原草莓产业链。这里培育的草莓苗能提前花芽分化,草莓提早10—15天上市,今年一位江苏客户买走了10万株草莓苗。园区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无土栽培、嫁接育苗等新技术,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不断擦亮互助高原冷凉蔬菜品牌。

如何将更多“青海好物”更便捷、更顺畅地送下高原、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一座嫁接“江苏资本”的综合交易中心拔地而起。

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坐落在海东工业园湟水河畔,东邻曹家堡国际机场,西眺青海保税物流商务区。交易中心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力量,市场化运作,建立起一站式大型西部农副产品采销平台。

时间溯回至2017年,无锡市与海东市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经过双方牵线搭桥,两年后,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江苏省新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建联营的农副产品在线交易平台——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在海东市建立。“东产西送,西产入东”的双向渠道构建起来,填补了东西部区域产业类供销协作的空白。

走进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仿佛走进了一座青海特色产品“藏宝库”。中心内既有电子交易大厅、物联网监测中心、鉴真溯源防伪中心等现代化数字设施,也有一整层全省特色产品展馆,展示青海各地的2万件名优产品。

数字化程度高,成为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的最大特色。交易中心内,一面两层楼高、192平方米的交易监控大屏幕上动态显示各类数据,中间橘黄色字体标注的“¥460901681.54”这一数字十分显眼,这是截至11月1日的销售总金额。“公司业务线上线下联动,线上以旗下‘西部优选’在线商品交易平台为主体。”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靳邦昀介绍。

大屏幕旁,设置了数个直播间,其中一个直播间是“无锡、海东联合直播专场”。就在今年,该中心与无锡一家电商公司签下了500万元的合作协议。

在溯源鉴真大数据云平台上,热力图显示,南京、苏州、盐城、杭州、上海是产品流向前五的城市;而追溯产品分布前三的是牛羊肉、枸杞、藜麦,表明这些是青海最受欢迎的品类。

顺着靳邦昀的指引,记者在“智慧物联网”大屏幕上看到,各地监控画面可一键调取,还能够进行数据监测汇总。比如,调到“尧谷湾农场”画面,农场内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紫外线等数据一目了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我们为农牧场、屠宰场提供数据服务。”

“内地市场太大了,理论上,一个盐城市就能消化掉全青海省的农产品。”靳邦昀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因为工作关系已来过江苏数次,他告诉记者,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在盐城市建立的“华东农产品交易中心”11月揭牌,“青货出青”再添一个“新出口”。

【新闻纵深】

今年,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冷凉蔬菜直供港澳,互助成为青海省首家通过备案和认证的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全县17家蔬菜种植经营主体获得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IC卡认证,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青海把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柱,以“提质、稳量、补链、扩输”为路径,不断推动高原特色优势农牧业健康发展。

青海坚持生态优先,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建成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5.53余万公顷,千头牦牛千只藏羊标准化生产基地、生态牧场100个,全省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2%。

不断强链延链,产业融合提质增效,青海累计创建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及18个产业强镇,牦牛、藏羊、油菜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33亿元,全省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2%。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以来,青海累计向省外输出牛羊肉、油料、青稞、露地蔬菜等农畜产品价值达193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春油菜杂交制种基地、青稞加工基地、冷水鱼生产基地和有机枸杞生产基地;成为全国第一个省部共建全域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省份和全国唯一的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

坚持科技支撑,油菜杂交育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脱毒马铃薯、青稞、蚕豆品种选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互助、共和、平安3个县区被列入全国制种大县、良种繁育基地,杂交油菜良种推广占到全国北方春油菜主产区总面积的85%以上。

坚持打造品牌,全力推广“净土青海 高原臻品”青海农牧业品牌形象,发布“玉树牦牛”等16个青海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个“百佳优品”、100个“青农优品”以及20强企业品牌,16个大中型城市及援青省市建立青海特色农畜产品专供基地、体验店及窗口26家。

迈上新征程,青海将聚力建设高品质农产品生产优势区、整域绿色循环发展先行区、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和输出能力升级拓展示范区;深入推进区域流域交流合作,全面打造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升级版”,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立足自然生态和资源优势,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农产品名优品牌,不断擦亮最优质“青货”招牌。

【记者观察】

青藏高原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曾经跟我们相隔很远。如今,消费帮扶、产业合作、渠道创新,为青海本地名优农产品走出去、增效益、创品牌“再添一把火”。

随着“华东农产品交易中心”揭牌,与“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一道,两个中心将以数据为牵引,全力实现东西部要素融合、资源共享、协作融通,共同推进“东产西送,西产入东”。

这样的合作,未来势必越来越多。苏青两地在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助推青藏高原农畜产品走出去,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新渠道、新窗口,既有利于“青货出青”,也有利于江苏相关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苏青两省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落地,共同做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文章,将为两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动能。

青海日报记者 张多钧 芈峤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炳山 付奇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