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扬州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起来,着力推动古运河重生,奋力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扬州台记者张轶涵报道:“早春三月,万物复苏,这里是位于扬州城南的三湾河畔,悠悠运河水静静流淌。清风徐来,人们褪去冬装沐浴暖阳,尽情享受这里的生态福利。”
扬州市民说:“因为这个公园正好在家门口。春天到了,空气也比较好,就带小朋友出来散散步,感觉心情非常愉悦。”
畅游美丽三湾如今是不少扬州人的新选择。而在十多年前,这里还是扬州有名的工业集中区,脏乱差一度是它的代名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扬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2014年开始,进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整治“散乱污”企业1828家,其中运河沿岸两侧1公里内的化工企业全部整治或关停。2017年,治理修复的运河三湾景区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国家4A级景区。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管理部副部长袁海冬说:“作为三湾景区的一名工作者,将按照总书记让古运河重生的要求,我们将自觉地扛起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未来,我们以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基础的愿景,将三湾文化公园打造成国家文化公园。”
扬州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周建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京杭大运河为主轴,依托南水北调输水干线的重要湖泊、湿地等载体,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进一步提升运河水生态环境,着力保护好扬州人的母亲河。”
张轶涵报道:“这里是扬州古城区的北护城河。顾名思义,它曾是明清时期保护扬州城池的一条战略河道,连接着古运河与瘦西湖,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目前,扬州正以这条河道为基础,打造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这是扬州推动古运河重生的首发线路,希望通过文旅融合真正触动古运河焕发新生的DNA。”
大运河扬州段是全线历史最悠久、文化遗存最丰富、活态利用最好的河段,浓缩了千里运河最精彩的华章。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作为申遗牵头城市的扬州共有10个遗产点、6段河道列入世界遗产,占运河沿线所有遗产点数和河道总公里数的六分之一。
扬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忠林说:“我们希望通过挖掘沿线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来增加我们整个扬州文化的一个传播,使文化跟旅游产业都得到一个深度的融合,从而真正实现让古运河重生这么一个目标。”
坚持文化引领,历史文化名城展现全新魅力。近年来,扬州共有17个项目列入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已累计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里运河-高邮灌区入选2021年(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江苏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运河润心、文旅惠民,未来扬州将继续打造一批河畅水清的运河文化空间,擦亮运河湿地新名片。
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张静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围绕大运河生态文化旅游轴布局扬州古城、三湾、瓜洲等八大文化片区,建设运河百里风景扬州廊道,力争把大运河扬州段打造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过去五年,扬州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擦亮共同富裕幸福底色。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突破5000亿元大关,跃升为2022年的突破7000亿元大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31370元增加到2022年的44828元。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旅游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新征程上,扬州这座千年古城,将聚焦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名城建设,推动古运河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奋力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程芸 汤超 王浩 供片台/扬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