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苏州:社会治理精细化,古城生活“都挺好”

姑苏区不断突出多元协同共治,积极打造更富文化魅力、更具创新动能、更有温度质感、更加智慧韧性的人民城市——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纷繁复杂的浩大工程,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和长治久安。面对区域实际,姑苏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创新治理方式,不断提高城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日渐靓丽的城市底色,让人们深刻感到“在姑苏,真适意”;“成色更足”的幸福生活,让人们深刻感到“在姑苏,都挺好”。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去年以来,姑苏区不断突出多元协同共治,构建和谐稳定新局面。截至今年元旦,区两会收到代表委员关于社会治理方面的建议和提案已超过100件。全区不断完善“社情民意联系日”“网格化管理示范街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社会治理创新举措,积极打造更富文化魅力、更具创新动能、更有温度质感、更加智慧韧性的人民城市,凝心聚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姑苏新实践,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创新“社情民意联系日”

努力追求让“群众没有不满意”

“三新路和莫邪路交叉口附近没有公共自行车,能否增设一些?”“永林二区部分居民楼自来水管老旧,需要更换新管道,怎么解决?”……日前,在姑苏区第15期“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中,平江街道新湘苑社区居民代表围绕社区巴士、小区管理、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和建议。姑苏区委主要领导认真倾听,仔细询问,并逐一进行答复。

建立“社情民意联系日”工作制度,是姑苏区践行江苏省委“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的一项创新举措。从2021年9月12日首场活动起,姑苏区将每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姑苏区“社情民意联系日”,在基层社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全面凝聚群众共识。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展16期“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在2022年举办的12期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累计赴社区4296人次,累计接待居民群众5288位,收集问题诉求2801条、意见建议2737条,已处理与答复5100余件。

“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的持续开展,成为聚力为群众解难题、积极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在去年6月的“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中,金阊街道中街路社区的居民反映,原88路公交车取消后,给老年群体出行带来很大不便。政协金阊街道工委立即牵头召集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开展“有事好商量”专题协商,持续推动、跟进公交线路的开通进程。去年10月,915路公交车正式运营,不仅连通中医院新老院区等医疗资源和石路等大型商圈,还无缝衔接轨道交通多条线路。“群众的需求不仅有回应,最终还得到了解决。新建的这条公交路线是一条真正惠民的‘幸福线’。”中街路社区居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去年7月,经姑苏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将每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社情民意联系日”,推动“社情民意联系日”工作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坚持问题导向,以“上午提、下午办”为标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努力追求让“群众没有不满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打造“网格化管理示范街区”

全力释放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动能

“社区添置了休息的桌椅,这下,我们有了歇脚聊天的地方了。”近日,提起街道开展的“‘邻知座’公共座椅微更新项目”,姑苏区沧浪街道金狮巷2号小区的居民们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赞。据悉,针对老旧小区公共座椅不足、破损及失管等现状,2022年,沧浪街道投入12万元,因地制宜更新座椅14处。“在网格化管理中,不断推进民生小事项目,把群众所想转化成为民解忧的实际行动。”沧浪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卫说。

近年来,姑苏区结合古城发展实际和群众切身需求,以网格化管理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区、街、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规范化建设,有效破解长期以来的治理难题和发展瓶颈,打通服务群众“末梢神经”,加快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水平。2021年以来,全区在8个街道创新试点打造了8个网格化管理示范街区,覆盖144个网格,创品牌、融特色,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精细化、柔性化服务内容,提升为民服务温度。

2021年7月,沧浪街道以32号街坊为中心,围绕“古城苏式生活体验街区”这一定位,打造了“沧浪·网格里”示范街区品牌。街道通过民主协商、集聚民意,将盛家浜一片原本乱停车、乱堆放的公共区域,改造成了30平方米的24小时共享空间——城市书屋,“这是实施网格化管理,推进社区微更新的一处缩影。”在道前社区党委书记沈敏敏看来,城市书屋的打造,不仅解决了环境治理难题,还让周边居民拥有了专属阅读空间,体现出网格治理的温度。去年,“沧浪·网格里”品牌在广度、力度、温度上持续发力,试点建设3个“网格里·微网格服务驿站”,整合红韵驿站、公益驿站、人社服务驿站等载体资源,提供各类“微格服务”,同时开展“睦相扶”老旧楼道微更新项目、“荟趣园”亲子文体设施建设项目等民生小事项目。“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全链条’,推进网格化管理的全覆盖、零距离、高效化,做微做实治理单元,全力释放基层治理动能。”张卫说。

“线下”有网格,“线上”建网络。依托辖区城市运行联动指挥平台与惠姑苏、数字城管、“12345”等多个系统联动互通,姑苏区还不断健全事项发现、受理、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机制,全面梳理网格管理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双网融合,姑苏区示范街区的诉求处办时长在规定标准上缩减20%以上,进一步助力全区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的增质提效。

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

2021年,苏州入选国家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作为“古城之核”,姑苏区锚定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坚实目标:未来将在14.2平方公里内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功能全覆盖,全区建成不少于20个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区突出功能提质,开展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增强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高品质服务供给,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去年,一本《幸福养老在姑苏》的口袋书成为阿爹阿婆们争相收藏的“爆款”。翻开书页,姑苏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机构资源等以服务清单的形式一一呈现。“截至2021年底,姑苏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23.66万人,老龄化率达31.52%。”姑苏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局长夏寒寒表示,姑苏区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富有古城特色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从载体平台建设、服务供给扩容、创新模式赋能三个维度,全力推动古城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

“家门口的人社服务站”是姑苏区打造“一刻钟人社服务圈”的一次创新实践。去年以来,姑苏区聚焦小微企业、就业困难群体“急难愁盼”,把人社服务的阵地建在家门口、队伍沉到网格里、服务送到心坎上。姑苏区人社局局长许顺介绍,全区依托1个区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办事大厅、8个属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69个社区便民服务站,将服务阵地延伸至产业园、商圈、高校、银行等各类便民惠企载体,满足企业群众“就近办”“多点办”需求。目前,全区已构建覆盖8个街道、169个社区的178个基础点位和桂花社区、美地PARK产业园、中国银行苏州姑苏支行等特色点位。

以步行15分钟距离为半径,加快布局各类综合性、专业化站点,并全部纳入政务服务数字地图。去年以来,姑苏区不断创新“一网通办”互通共融模式,加快改版升级线上“姑苏区政务服务旗舰店”,着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目前,全区“1+8+112”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中心(站)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企业注册、个体工商登记等业务全部纳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在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姑苏区还拓展打造“惠服务”站点8个、“政银合作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窗”网点18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11个、公积金办理网点7个。(苏报记者 胡毓菁/文 姑苏区供图)

(编辑 高淼)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