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文明之美看东方丨让大运河文化绽放新时代之光

一线通南北,往来天地间。回眸历史,连接北方与南方的大运河,是一条繁荣沿岸城市经济、文化的黄金水道。帆樯林立、商贾云集,繁荣的漕运承载着人们浓浓的乡愁,更延续着流淌千年的历史文脉。

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江苏调研考察时强调,“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既是时间上的流淌,也是空间上的绵延。奋进新征程,我们应从大运河的历史文脉中汲取精神滋养,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要求扛在肩上、落到实处,让大运河文化绽放新时代之光。

千年运河,奔腾不息。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末期,作为世界里程最长、开凿最早、使用时间最久的运河,织就了一条连接历史与未来、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纽带,记载着华夏文明的光辉璀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苏州成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扬州成为“东亚文化之都”,淮安成为“世界美食之都”,沿线大运河相关博物馆星罗棋布,让千年航道华丽转身,风光更胜从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水波涟涟,滋养文化。时间无言、转瞬千年,大运河日夜不息、流淌至今,恰如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奔涌向前。放眼江淮大地,人文胜迹满载着历史,山水之间皆有故事,特定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含英咀华、钟灵毓秀。从“漕盐都会”淮扬文化高地,到“雄武厚土”楚汉文化高地,再到“十朝文枢”金陵文化高地,江苏正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促进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活化两岸文脉,复兴千年运河,让其更广泛、更深入地造福人民。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运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更有利于大运河遗产火起来、活起来。河道驳岸、古塔寺庙、湖泊湿地、民居街巷等众多自然和文化景观,以及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构成天然的旅游“磁场”。江苏始终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以沿线美丽乡村、水利景观、工业遗址等为底色,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继续走在前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千年运河哺育了两岸人民,迷人的水上风光也为文旅融合奏响华彩乐章。

碧波微澜,惠风和畅。从苏州吴门桥到无锡清名桥,再到镇江金山寺,大运河是一条线性文化带,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统筹抓好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一定要算长远账、算整体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唯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全面整合运河两岸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人文历史等资源,更好地推动大运河文化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才能循着河道沿线,去聆听大运河的文化故事,一览大运河的旖旎风光,让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光彩。(刘鑫)

  (编辑 范文静)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