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爱国情怀在南京具象化了,观众身着素衣手持小国旗、菊花参观这座纪念馆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 文/摄)10月2日,正值国庆假期第二天,当天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口,观众排起了长队等待参观,他们自觉身着素衣,有的手持小国旗,有的手持菊花排队进入,爱国情怀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在入口处,来自徐州的刘先生一直凝望着雕塑广场的巨型雕塑《家破人亡》,他告诉记者,之前就参观过纪念馆,这次国庆没有预约门票,但是就想来看看这座雕塑。“看着让人心里难受,这是一位绝望的母亲,仿佛她的脚都在用力呐喊。”这座雕塑高达12.13米,意喻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如今已经成为纪念馆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和刘先生一样,不少观众走进纪念馆,首先会被雕塑广场上的一座座雕塑震撼,仿佛被这些“无声的呐喊”叩击到灵魂。

当天早上首批进馆的12位观众代表在公祭广场向遇难同胞默哀,并撞响和平大钟。大家在钟声中铭记历史,在内心深处缅怀同胞。参与撞钟仪式的观众李海萌和任汐来自云南昆明,今年读高一,国庆假期结伴来南京旅游。她们昨天晚上抵达南京,今天的第一站就选择来纪念馆参观。她们说:“今天我们想通过实地参观,更加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感恩当下的祖国,让我们能够来到纪念馆缅怀遇难同胞,同时,也让我们能够记住这段历史,用奋斗来更好建设祖国。”

来自武汉的小朋友图图,2014年出生于南京,在南京一直生活到7岁。每年国家公祭日鸣放警报、默哀一直刻在他的记忆里。今年国庆他随父母回到南京,坚持要来纪念馆看一看。他说:“以前我从没有来过,这次我特意让爸爸带我参观了史实展和三个必胜展,对那段历史我认识得更加清晰了。节后班上的德育小课堂演讲时,我会把我看到的、了解到的说给小朋友们听,告诉他们12月13日这一天的特殊性。”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