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高考在即,请收下九科名师精编自主复习策略

2021年高考将于下周开启,进入自主复习阶段的考生还要注意些什么?还有哪些点要关注?南京市属百年名校中华中学的九科名师,精编了考前复习策略,陪伴考生迎接新高考。——— 编者

△中华中学校园

语文:翻一翻,理一理

出场名师:南京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学校高三备课组组长 武健


△武健

高考前的最后几天,作为高三的学生,心态放平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同时,适当翻一翻以前做过的试题、课堂的笔记、语文教材、作文积累材料等等,很有必要。

可以把2020年高考山东卷、海南卷、全国Ⅰ卷和2021年八省模考卷拿出来,一项一项地看,归纳命题的基本角度、题干的表述特点以及答题的基本规范等等。我们拿语用题模块来说,从2020年全国三套试卷到2021年八省模考卷,语用题由一个板块分成了两个板块,并且题型也作了调整:这是命题发生的变化;不管是2020年三套试卷,还是2021年八省模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简答题有效地规避了考生用所谓的“套路”解题的现象,答案只能从文本中归纳概括:这是命题已经成型的特点。翻一翻高三以来做过的一些试题,熟悉题型特征,把握基本的解题规范,可以有效避免考场中不必要的失误。

还可以把自己这一学期写过的作文,学校印发的作文学案、优秀范文,平时的素材积累本等等,也拿出来翻一翻。一是梳理一下全国卷作文命题的基本风格,注意作文材料与写作要求之间的呼应与关联,理解全国卷作文题“背景材料+核心话题+情境任务+写作要求”的组合模式。二是明确熟悉审题立意时的“两扣”——扣材料、扣自我。如果把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理解为“任务驱动”型的话,那么扣材料就是正面回应“任务”,不可省略。“扣自我”就是要记住立意构思的过程一定要有代入自我的意识,即在一个指定的主题中,我应如何,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如何。三是对过去的作文进行“优化”,比如说换个鲜亮的题目,拟个独特的导入,把全文的层次再梳理得更清晰些,推敲几处精彩的整句语段,让尾段与首段甚至标题相呼应,形成一个整体的包装等等。

翻一翻,理一理,再想一想,优化审题意识,完善解题思路与结构。看似简单的小事,或许更能有效提升学习。

数学:回归基础,重视错题

出场名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姚发权

△姚发权

2021年江苏数学试卷采用全国卷,是江苏考生使用新课标的第一次高考。对于高考前的数学自主复习,有以下几点建议:

1、回归基础。要回归课本,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要梳理一遍,既要重视相关性质和结论,也要重视概念的内含和外延,重视公式、定理的证明,尤其关注知识的本质,对小概念较多的章节(如复数、向量、立几等)要加强理解,对一些似是而非,是非而是的问题要弄懂。

2、重视错题。错题能反映出平时学习中的不足,有些是对知识的理解不透,有些是对方法的掌握不到位,利用考前的自主复习时间,把平时练习、考试试卷、错题本看一遍,有些问题动手做一做,重点关注一些经常出错的问题,关注易错点,及时进行查漏补缺,适当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防止因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丢分。

3、适当训练。每天做一点保持手感的训练题,根据实际情况,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对一些常考考点和必考考点进行巩固性练习,不能忽视基本的计算。对一些学优考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可考虑挑战压轴题,争取拿高分。忌偏难怪,对偏难怪的问题尽量不做,或遇到了的确想知道怎么做及时问老师。力求高效,不长时间在某一个问题上纠缠,对一些力不能及的问题要舍得放手,复习时做到不懂就问,不会就问,注重时间效益。

4、适度关注新题型。2021年高考中会有一些新题型,如:以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情境为载体,考查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的逻辑题;以数学文化为背景,考查阅读理解,运用情境、知识、原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文化题;以及一些结构不良、开放设问的开放题型等。复习过程中要对这些问题有所关注。此外,对近三年全国卷,尤其是新课标地区的考卷要有一定的了解。

5、调整心态。以平常心面对新高考。自主复习前,做好复习计划,有规划地完成复习内容。考试的内容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考察,注重考查通性通法。其中大多数都是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反复进行训练的内容。

英语:保持手感,精泛结合

出场名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汤凡

△汤凡

1、回看错题,总结规律。每天至少回看自己做过的一份市级模拟卷或者真题卷(尤其是近三年的全国高考卷),弄懂错因,并进行专题的针对性训练。阅读错题要注意总结自己常错的题型并总结错因(如文本选标题类或推断类题目);短文填空要注意对应语法项目的回归,对于必考语法点如:动词的时态语态(尤其注意不规则动词的变位)、词性转换、非谓语动词、主从复合句等进行查漏补缺,弄懂相关的概念。

2、保持手感,反复模拟。新高考模式下,英语高考试题提高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阅读理解中各类题型、七选五和完形填空都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确定正确答案。考生每天都应保持至少每类题型都要做到(或是每天至少30分钟的阅读量)。解题时尽量限时,重视解题过程,在原文中圈画出句子,再进行信息的比对和选项确定,每个选项都值得认真读一遍,避免因看错选项而失分。对于国内外新闻或是短篇小说也可以作为平常复习过程中的调剂,对于热点话题也可以适当积累相关词汇。

3、重视听力,精泛结合。调整听力时间,下午三点可以听一套完整的听力真题或者模拟题。听力开始之前要浏览一下听力试题,对于只读一遍的前五题需要尤其重视,选出答案后迅速跳往下一题;对话类的题目也要通过第二遍再次检查选项是否正确,切勿一遍听完之后就跳往下一个题目。对于错误的选项,要了解错因,查看听力原稿,对于习惯表达和常见搭配也要识记到位。

4、强化写作,注重书写。新高考作文总分共40分,其中应用文15分,读后续写25分;应用文写作这一部分需要学生仔细审题,确保不丢要点,并能达到相应文体功能;对于常见话题,如:中国文化、学校生活、社会实践、热点报道、活动通知等需要积累相关词汇和句式;应用文至少每两天进行一次训练,对照范文进行修改;对于读后续写,则需要根据续写要求列出简单的提纲,续写部分能够明确主题、确定主角、体现主线。

物理:回归教材,返璞归真

出场名师:南京市德育学科带头人 卢向林

△卢向林

一、抓基础,强梳理。如果把最后冲刺阶段的宝贵时间再去解难题,这是舍本求末,懂得取舍。通过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搭建各部分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贯通。

二、回归教材,返璞归真。高考试题是以原创题为主,而这些原创题多数是源于教材。最后回归课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把考好比喻成抓鸡:回归教材如同关上门在房间里抓鸡,在有限时间和空间里做到有的放矢。如仍沉迷于课外资料就如同室外抓鸡,孰易孰难不辩自明。高中物理7本书要有计划去重温,对书本上的例题、习题、图表、科学漫步、说一说、STS甚至页面下的注释、说明都要认真研读。教材是纲,纲举方可目张。今年是用旧教材授课,以新的考试说明来考,这就要求考生对新教材也要关注,其实在全省适应性考试的两套试卷中就已显端倪。

三、抓错题,补漏洞。高中阶段自己建立的所有错题集都值得重看重做,特别是一、二轮的、各种综合卷中的错题要再过一遍。错题中的含金量更高,前面之所以做错,就是存在知识或方法的不足,存在薄弱点,错题都是用分数换来的教训,多把这种类型题目拿出来反复研磨,一定要找到问题症结,思维中漏点在哪儿,也可做适量的同类题目来亡羊补牢。其实,很多问题往往就出在几个点上,突破了就迎刃而解,没突破,次次在那儿卡壳。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如果把高三阶段所有的错题都会做了,考试必无忧。

四、抓物理与STS的结合:纵观历年高考试题,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如何寻找装物理知识那个“新瓶”,也就是题目如何紧密联系实际,如何结合当前科技热点,就是所谓的情景题。这类题型“瓶子”虽新,但都是装的老酒——所用物理知识并不深奥、复杂。在心理上不要被貌似“高大上”题干叙述唬住。在自主复习时对这类情景题的多加关注,善于用试题所给情境来构建物理模型。

化学:备齐资料,跟复习节奏

出场名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学校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 姜国锋

△姜国锋

1、稳定心态,提信心战胜高考。此时,尤其要注意稳定心态,坚定信心,拿出勇气,从容迎考。经过近一年的复习,考生们对各科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锻炼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并逐渐内化于脑海和思维深处,遇到考题时大脑会自动提取,不需要刻意去回忆。

2、备齐资料,有计划整理复习。必须准备的复习资料有:五本高中教材,两本初中教材,两套江苏省适应性统考试卷,今年各大市模考卷(约10套),近三年江苏省高考试卷,笔记本、错题本,一二轮复习讲义。自主复习计划每天安排化学学科复习时间建议两小时,其中一小时用于回归教材、清理试卷、清理错题,一小时用于每日一练,自评反思。回归教材时建议对照考试说明上的知识点或学校下发的看书指导,对照教材目录,逐条逐页落实,检查自己知识点的缺漏或薄弱,重点记忆和理解。有条件的建议阅读苏教版新教材,熟悉新素材、新情境和新习题。清理试卷时对于选择题部分建议采用专题知识点回顾再复习和零散知识点摘抄抢记相结合的策略,主观题部分建议采用感悟考法和规范答法相结合的复习思路。主观题部分的化学计算、有机合成、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方法、化学反应机理描述、归因分析等题型要形成规范的答题模板。要善于研究和归纳近三年江苏高考卷、本届省适应性统考卷和各大市模考卷命题的共同点,感悟主观题的命题角度、设问方式、信息提取、规范答题的规律,从而捕捉到命题者真正的考查意图。“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保持解题节奏和思维热度非常重要,每日一练必不可少。但切不可盲目刷题、死钻难题,建议跟着学校复习节奏,选择学校下发的考前模拟试题限时练习,特别要重视及时批改和主动答疑。

生物:重温真题,走近高考

出场名师: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学校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 赵瑞芬

△赵瑞芬

一、阅读课本,查漏补缺。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与教材有着密切关系,许多答案的出处与教材联系十分紧密,甚至就是教材的表述。课本中的生物学术语、概念、定律都具有权威性、规范性,考生应利用自主复习时间,仔细阅读课本,不遗漏任何知识点,包括旁栏、课外延升等“边角”。对于重要概念(如黑体字)、专有名词、结论性语句以及特例要重点关注。通过对课本的全面扫描,检查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有漏缺,同时要对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如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实例、个体与群体水平的稳态调节、育种方法和原理比较、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模型建构法、类比推理法、同位素示踪法、荧光标记法)等。

二、翻阅错题,对点训练。翻阅进入高三以来几次大型模拟考试的试题和自己整理的错题本,凡是出错频度较高的知识点或题型就是自己的薄弱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弱项加强针对性训练,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例如,每次生态题失分较多,那就重点提升生态板块,可以先过一遍基础知识,再找一些生态试题对点训练;如果选择题得分较低,可以做选择题专项训练;如果是审题能力的问题,可以仔细琢磨如何审题,一旦找到方法、规律后,再选几道相似题型检验效果,增强信心。通过对点训练,可以弥补弱项,快速提升能力。

三、适量练习,保持手感。不少考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几天不做题,在考试中会出现审题缓慢、入手不顺、思维不畅等问题。所以,必须每天坚持做适量练习,保持手感。生物考试安排在17:00-18:15,以往这个时间段是考生的晚餐时间,为了适应高考的节奏,考生后期复习生物也尽量安排在下午,在这个时间段,最好做一点练习,保持做题的感觉,延续思维的习惯,提升手感的热度。

四、重温真题,走近高考。重温江苏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可以让考生对高考有更直观的感受,加之高考题都经过仔细打磨,试题科学严谨,质量最高,且高考题反映一定时期高考命题方向。通过重温近年高考试题,体悟高考命题特点,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提高解题能力。考前重温高考试题,利于提升迎考信心,最终赢得高考。

历史:重视基础,研读真题

出场名师:南京市德育带头人、学校历史教研组组长、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 林庆

△林庆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可以以专题史方式,或按照通史方式回看课本,对于熟悉的考点,快速浏览;不很熟悉的,多看两眼;课本还是要好好看看的,高考命题人不会单纯以课本为依据命题,但课标的体现又是落实在课本史实中的,且教材语言的精炼又是规范答题的好素材,所以回归教材是最后自主复习的中心工作。

二、重视对高考真题的研读。考生与命题人是通过试题来对话的,对话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的高低。如何知己知彼,一招致胜呢?最便捷的途径就是研读高考题。研读高考题就是与命题人对话,熟悉命题的配方,熟悉考场的味道。

如何研读?以选择题为例说明:一是标出时空,精准链接必备知识,便于对题干提供的新材料进行准确解释;二是标出题干材料的主体、重心,明确题干材料考查的主要中心和重心;三是标出题干材料的关联词,知道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和重心;四是标出题干材料的关键标点符号,如括号、分号、省略号和个别词加的双引号,知道命题人给你暗示的需要你特别关注的重要内容;五是题干意思基本搞清后,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工作,就是务必将题干意思用一句话或一个逻辑推理或若干关键词描述,至此题干意思完全弄清楚,带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意思去看四个选项,正确答案往往会脱口而出;六是对于选定选项,务必再代入题干审验一下,是否逻辑合理。

重要提醒:一是没有十分的把握,轻易不要对第一印象的选择做修改;二是不要对某道选择题浮想联翩,想的越多,错的几率越大,因为做好选择题的唯一依据就是题干材料,你头脑里储藏的必备知识和方法思路即能力,只是对题干材料解读的辅助,千万不能用浮想联翩的知识来代替题干材料,太易出错了。研读高考真题,贵在研读深析,不必纠结在做过多少题。

三、保持刷题的惯性。此时大规模刷题会徒增答错的慌张、焦虑情绪,并不建议此举。但每天的限时训练还是必须坚持的,主要是防止手生、平静心绪和掌控答题时间。相信各校老师也会合理安排。建议每天做做15题客观选择题,要掐着时间做,以便熟悉考场上对做题时间、作答节奏的掌控;主观题建议看看专题方向有现成答案的题目,反向阅读,就着答案倒推材料的反映,把握材料归纳的层次和材料分析的视角,正好也背背一些常见的历史语言表述,每天看个两三题即可。

政治:关注热点,复盘经验

出场名师:正高级教师、南京市政治学科带头人 陶德华

△陶德华

一、回归书本,突出要点。尽快回归书本,明确考试内容,把握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本必修教材和《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等选修教材中,必须掌握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覆盖学科主干知识,包括核心概念、主要原理、基本理论观点、重要论断等。如复习《经济生活》,应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全球化三个核心概念,梳理基本理论观点,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二、关注热点,学以致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形成与发展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重要基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设多种多样的结构化的情境,体现思想性和时代性是思政学科试卷的重要特点。同学们要了解近一年来国内外有关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如各国面对新冠疫情的不同应对方式、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学史明理教育、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科技创新等内容,能结合相关情境和学科任务回答问题,展现自己的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等维度的特殊能力,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语言文字表达等一般能力,做到根据情境材料,运用相关知识,灵活有序地解答相关问题。

三、复盘经验,适应高考。最后阶段,不要陷入题海战术,应通过复盘参加重大考试过程和试卷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对试卷结构、题型、难易程度及呈现方式等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可能面临的困难有心理准备,适当做一点针对性的巩固复习和有效训练,提高对新高考试卷风格的适应性,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胸有成竹,临阵不乱。

地理:关注热点,地理视角

出场名师:南京市地理学科带头人、学校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 赵宏霞

△赵宏霞

一、回归课本,落实基础。经历了新课、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之后,回归课本。对四本教材逐字逐句阅读,深入思考每一句话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关注教材目录,进一步建立知识框架。发现自己薄弱知识点,及时问老师、做练习。其中,练习可以使用《步步高》一轮复习资料配套的《加练半小时》,突破自身薄弱的高频考点。

二、结合旧题,熟背模板。很多综合题,一错再错,其根本原因在于答题模板不会、不熟、不全、不懂,直接影响做题效率和正答率。一轮复习资料和二轮复习资料上的答题模板非常详细,另外每位同学还有专属自己的“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录自己的薄弱知识点和小切口问题的答题角度。当然,回答地理综合题,除了“模板”,更要有自身的地理专业素养。建议同学们在熟背答题模板的基础上分类回顾既往综合题的扣分点,会事半功倍。

三、科学训练,提升能力。此阶段做题,切忌“贪多嚼不烂”。静下心来,争取做一题对一题,有利于树立信心。做题时,不能有“这题和某题有点像,但我记不清了”的心态。仔细读题、勾画关键词是第一要义,既不粗心大意,也不过分解读、钻牛角尖。建议以外省(如山东、河北等)试题为主,切忌只做选择题而忽略综合题,切忌所谓“节约时间”综合题作答只有关键词但没有完整句段。注意:每一道综合题的作答过程就是落实答题模板、结合题目中情境材料、脑中地理学科素养的过程,用地理专业术语,关键词突出,因果表达。

四、关注热点,地理视角。使用《时政专题》材料时,要用地理视角看情境,理解情境背后的《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其核心还是在考查地理学主干知识。

五、阅卷规则,适度了解。阅卷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抓关键词;抓专业术语;有因有果;错别字不得分;超出答题框范围,不得分;答题过于笼统(“宏观”)或过于具体(“微观”)不得分;书写清晰不易漏分。

组稿:通讯员 涂珊珊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黄艳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