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子秋/文 吉星/摄)7月7日下午,“奋进新征程”2022年南京市文化馆老年大学校园文化艺术节共舞夕阳文艺汇演,在南京市文化馆大剧场举行。学员们精彩纷呈、活力满满的表演赢得了满场的掌声与喝彩。
动静有度,古今结合,现场表演很精彩
“咚咚”的鼓声,飒爽的舞姿,红黄的飘带,文艺汇演在欢腾的舞蹈中开始。热闹的开场舞后,服饰班的学员们穿着绿色旗袍、打着雨伞款款走上台,配着大屏幕上的风景和浠沥沥的下雨背景音,将观众一秒带到雨后的江南水乡,忘记了夏日的炎热。仙气飘飘的《江南春早》结束,清脆的筷子声响起,穿着民族服饰的学员们出场,干脆利落舞姿和精致的服饰,让上一秒还在江南水乡的观众们,瞬间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三个风格各异的舞蹈表演结束后,南京文化馆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又通过朗诵表演《月光下的中国》、民舞表演《灯火里的中国》,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爱与赞美。
随后,《象王行》《穿越时空的脚步》等节目,又展示了学员们的多样魅力,飒爽和柔美、古韵和现代交织,给观众们带来丰富的视听体验。“辣妹”不分年龄,学员们表演的肚皮舞《阿拉伯之夜》把现场气氛点燃到极点。快三《我和我的祖国》、服饰表演《水南沐雨》、民舞《妈妈的爱》《吉祥颂》、合唱《向往》、成品舞《领航新时代》等表演也都展现了学员们的学习成果,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些精彩的节目背后,是南京市文化馆老年大学的勇于创新,自加压力,在“培训+服务”双轮驱动的理念下,改变单一的教学培训模式,通过组建各具特色的艺术团队,面向大众,服务社会,展示教学成果,展现学员风采。让学员们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6月24日,第三届南京市文化馆老年大学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溧水区无想水镇拉开帷幕,它标志着南京市文化馆老年大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从这一天起,走出校园,走向基层,走进百姓,由自娱自乐的汇报演出,成为公益惠民的文化品牌。
表演结束劈叉谢幕,一头银发的她让人惊艳
民舞《妈妈的爱》最后一幕,65岁的杜振芹在舞台中央用一个劈叉谢幕,赢得全场的掌声,而她高高盘起的银发让她在舞台上更加亮眼。表演结束,她换下舞台装穿着一袭红色长裙,在人群中也格外好看出挑。“银发是我的美丽秘籍。”杜振芹笑着告诉记者,自己从退休后就不再染发,她觉得白头发也可以很好看。每当杜振芹出去旅游,总会有年轻人围着她要和她拍照。“很多人见到我都会夸我的白头发很好看,不少年轻人会来和我合影,他们都说希望老了之后能有我这样的好状态。”但也有人会因为她的一头白发给她贴上“老人家”的标签,杜振芹也并不在意,她说“只要我保持心态上年轻和自信,不管头发是不是白了,我都还‘正青春’。”
杜振芹告诉记者,自己的劈叉功夫也是在老年大学练起来的。本是东北人的杜振芹在退休后来到了女儿所在的城市——南京,从小就有文艺梦的她在南京市文化馆老年大学找到了圆梦的机会。三年前,杜振芹报名了老年大学的舞蹈班,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通过日积月累的基本功练习,杜振芹终于练成了劈叉“绝活”,“年轻时我没机会接触这些,没想到退休后反而能完成劈叉了。”除了收获了“绝活”,杜振芹觉得自己在老年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老年大学我结识了许多投缘的姐妹,还实现了自己的文艺梦,我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
免费开班教学,她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带到社区
已经奔七的王谷芳是个实打实的大忙人。在老年大学上课时,她是认真好学的学生,在社区时,她又变成好几个社区服饰表演队的指导老师。同时,她还免费在社区开设了模特班,为社区里零基础的姐妹们传授自己在老年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次的文艺汇演她参加了两个节目,王谷芳告诉记者,退休这些年,她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演出累计达100多场,在基层街道社区培训和辅导零基础的文艺爱好者达百人次。
像王谷芳这样校内校外多重身份的“斜杠姐姐”还有很多,“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把在老年大学所学知识和技能带回社区,传授给基层社区零基础的热爱文艺的姐妹们,我们学校很多学员都在社区老年大学当老师,而且都是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骨干。”王谷芳说。
“我觉得自己的第二青春又开始了。”王谷芳感叹道,老年大学的学习经历让她脱胎换骨,“我从南京回福建探亲的时候,亲戚朋友见到我都觉得我像换了一个人,整个人的精神气都起来了。”王谷芳希望有更多的姐妹可以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变得更加自信,“这也是我坚持把所学的文艺知识和技能带回社区的原因。”
(编辑 范文静)
- 南京
- 2022-07-08 22:05:26
- 南京
- 2022-07-08 21:54:39
- 南京
- 2022-07-08 21:53:20
- 南京
- 2022-07-08 21: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