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 通讯员 宁交执)会飞的救生圈、搜救无人机、水下侦查机器人、多功能巡逻艇、搜救艇、冲锋舟……6月9日的秦淮河畔格外热闹。在各种高新搜救设备的加持下,在英姿飒爽的蛟龙搜救队队员参与下,南京交通部门组织开展“守护—2022”南京内河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合演练精彩上演。
一股股浓重的黄色烟雾从河中一艘货船上冒出,货船“着火”了!船员利用自备的灭火器自救失败,此时,消防无人机出动并进行空中投掷灭火弹灭火,初步控制火势。在灭火过程中,两名船员落水并明显出现体力不支情况。怎么办?搜救中心发现后,在调派“蛟龙搜救队”和120救护车赶赴现场的同时,一部类似无人机的“神器”出现了,它率先飞抵落水人员位置,降落在落水人员水面,帮助落水人员建立浮力,等待救援。随后,蛟龙搜救队员驾驶冲锋舟快速抵达现场,干脆利落救起了两名船员。
△飞行救生圈
现代快报记者见到,这部设备总体为正方形,四角是圆形的机翼,中间留空,其实就是一部会飞的救生圈。市交通综合执法局五支队指挥大队、蛟龙搜救队队员丁浩介绍,因为救援时往往会遇到事发水域能见度不高、精度不够等情况,这部电动飞行救生圈可以由无人机组队员进行操控,飞行5-8公里,并且水陆两栖——如果第一次降落位置不精准,还可以在水上二次起飞,精准找到落水人员位置再次降落。落水人员可以趴在上面,也可以套在身上,凭借它的浮力暂时浮在水面上,等待进一步救援。
△蛟龙搜救队展示翻舟自救技术
记者了解到,本次演习的主角“蛟龙搜救队”,是南京第一支内河水上交通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参与南京市内河管辖水域的自然灾害抢险及人命救助,协助属地政府开展内河水域救援行动。蛟龙搜救队现有队员19名,全部来自南京市交通综合执法局五支队,平均年龄33岁。在演习现场,蛟龙搜救队员们驾驶冲锋舟模拟绕越水上障碍物技能。他们凭借熟练的操艇技能,灵活操纵冲锋舟以S形、O型线路,快速通过水上障碍物。通过训练,搜救队员熟练掌握狭窄水域的驾驶要领,达到克服湍流、险浪等恶劣环境,完成搜救任务的目的。蛟龙搜救队还展示了翻舟自救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抢险救援现场,是水域环境突发情况造成船体翻覆时自救的基本技能。
△蛟龙搜救队
南京水网密布,航道总里程达645公里,年通行船舶10万余艘次。同时,通航航道又是主要行洪河道,汛期水位高涨,桥梁净空高度受限,加上水流湍急,对船舶安全航行造成极大影响。“目前秦淮河水位已经比之前高了两米,预计防汛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市交通综合执法局五支队副支队长黄健介绍,随着今年主汛期的到来,预计水上救援事件和难度也将进一步增加,交通部门已经储备好了包括燃油、围油栏等在内的应急储备物资,并在全市布设了5个应急处置点,以确保有问题可以出发处置。
据悉,本次演习历时60分钟,包括参演船艇受阅、搜救技能展示、疫情防控处置、船舶突发险情处置和水上警情处置五个项目,包括交通、卫健、公安等多方联动共投入船艇12艘,橡皮艇4艘,摩托艇2艘,救护车1辆参与演习。此次演习充分检验了各联动部门应对水上交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置和协同作战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达到了以练促训、为战而练、战训结合、实战实效的预期效果。
(编辑 周冬梅)
- 南京
- 2022-06-09 22:08:30
- 南京
- 2022-06-09 21:40:44
- 南京
- 2022-06-09 21:39:19
- 南京
- 2022-06-09 21: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