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宇 记者 刘静妍/文 顾炜/摄)20世纪80年代,南京中兴源丝织厂如何生产云锦?一本科技杂志上扎辫子的“封面女郎”,背后有什么故事?6月9日,南京市档案馆举行庆祝第十五个“6•9”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现场,档案集中捐赠仪式举行,一批来自社会捐赠的珍贵档案,入藏南京市档案馆。
△原中兴源丝织厂早年生产的珍贵丝织品捐赠
保存数十年的云锦亮相,光泽照人
在档案集中捐赠仪式上,著名书画家赵绪成的女儿赵蓉捐赠了赵绪成书法作品《寻隐者不遇》,南京轻纺产业集团捐赠了一批原中兴源丝织厂早年生产的珍贵丝织品及一幅长达19.21米的金箔绘卷《共产党宣言》。南京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孔爱萍代表市档案馆接受捐赠,并向他们颁发了捐赠证书。
△赵绪成书画档案捐赠
△原中兴源丝织厂早年生产的珍贵丝织品
一批关于云锦的档案,灿若云霞,令人目不暇接。20世纪80年代的“蓝地金陵锦”至今仍然闪烁着光泽、样卡上的“八宝团龙”“风华锦”片段令人惊艳……档案馆这次接受捐赠的,不仅有原中兴源丝织厂早年生产的珍贵丝织品,还有原中兴源丝织厂总工程师俞征智捐赠的百余件云锦丝织业技术档案资料。比较特别的是,他把当时织造云锦的原料保存了下来,包括金银线,以及当时进口的彩色金线,年代大约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之间。
△俞征智先生捐赠的云锦丝织业技术档案资料
1981年杂志“封面女郎”捐赠珍贵档案
一本名为《新疆农垦科技》的杂志封面上,扎着辫子的姑娘站在麦田里,正在专心忙着手上的工作。
△郭瑞青手中拿着40多年前自己登上的杂志封面
“这是1981年的杂志,封面上的人就是我。”81岁的郭瑞青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当时40岁,正在给小麦做杂交、提纯复壮选育新品种。
△潘宝欣、郭瑞青夫妇捐赠的援疆过程中为农业发展繁育良种的珍贵资料
郭瑞青和丈夫潘宝欣都是高级农艺师,1963年从南京农学院毕业后,夫妻二人就去了新疆工作,直到1985年回到南京。这次,夫妻二人捐赠的档案中,除了杂志、老照片、毕业证书等,还有援疆过程中为农业发展繁育良种的珍贵资料。
珍贵!收藏第一张直接证明地下党员身份的档案
一张泛黄的革命职员家属证,让接受捐赠的档案馆工作人员感到非常惊喜。这是市民刘尚可捐赠的其父亲、中共地下党员刘有余的革命职员家属证。
△刘尚可先生捐赠的其父亲、中共地下党员刘有余的革命职员家属证
南京市档案馆宣传教育处副处长徐海凤介绍,这张证书,上面虽然有政府发放时的编号,但是在馆藏档案中查不到它的底根。它的珍贵之处在于,时间上非常严谨,虽然制版时沿用了“中华民国”的字样,但在填写时间时严谨地改成了“公历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第二,上面标明持证人刘有余的身份是“地下党”,职务是“跑交通”。“这是我们馆收藏的第一张直接证明地下党员身份的档案。”徐海凤说。
(编辑 周冬梅)
- 南京
- 2022-06-09 20:22:40
- 南京
- 2022-06-09 19:39:12
- 南京
- 2022-06-09 19:38:13
- 南京
- 2022-06-09 19: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