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稳住经济大盘再发力,人行南京分行出台 “货币金融26条”

现代快报讯(记者 谷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迅速行动,精准谋划,结合江苏实际制定发布了《关于落实稳经济政策措施 进一步提升金融助企纾困促发展成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五大方面26条具体举措(以下简称“货币金融26条”),以更加精准有力的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市场主体纾困,支持稳住全省经济大盘。

力争今年全省累计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300亿

记者了解到,“货币金融26条”聚焦强化政策指引,在实施货币信贷政策中准确把握稳定经济增长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通知》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已授信贷款的放款进度,积极挖掘新的项目储备、争取信贷资源倾斜,将信贷投放总量保持在合理水平,为稳定经济大盘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运用,加大企业票据融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通知》要求,全省现有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在2022年6月30日前基本投放完毕,重点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交通物流等行业群体的纾困融资需求,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使用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力争2022年全省累计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300亿元。

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促进稳增长和保就业相关性较强企业的融资支持,促进融资利率稳中有降,力争2022年全省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3800亿元。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科技创新、普惠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还要求,落实好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进一步发挥LPR指导性作用,切实带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督促金融机构合理控制负债成本,增强让利的可持续性。配合落实好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大力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进一步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加大对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在保持政策延续性的同时,“货币金融26条”增强了靶向性和创新性,及时精准惠及受困主体和重点领域。

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充分发挥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奖励比例从1%提高至2%的激励作用,力争2022年发放政策激励资金40亿元,全省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投放超5000亿元。同时,加快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大力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力争2022年全省随借随还类贷款授信总额超1.5万亿元,当年新授信户数超100万户。

政策受益面更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方面,明确将货车司机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大型国际产业链企业贷款等纳入支持范围。金融支持交通物流方面,提出通过用好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和民航应急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公路货运行业和民航企业纾困支持。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方面,持续发挥“苏碳融”“苏创融”等创新工具引导作用,对绿色涉农小微、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力争2022年全省“苏碳融”和绿色再贴现累计发放金额超500亿元,“苏创融”累计发放金额超400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万户。

政策针对性更强。聚焦稳投资,提出加大对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联合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建立重大项目、重点基础设施清单,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同时,建立融资情况跟踪监测机制,确保金融服务跟进及时、保障到位。聚焦促消费,提出加强对重点消费领域和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督促金融机构抓住江苏试点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机遇,有效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指导金融机构围绕新市民创业形态、收入特点、资金需求,丰富信贷产品供给,降低新市民融资成本。

《通知》提出,为加快科技创新再贷款落地见效,联合省科技厅、工信厅确定符合科技创新再贷款要求的科技企业名录库,建立沟通协作机制,指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向库内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优先重点支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关键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及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参与组建创新基地平台企业以及国家级科技园区内企业等。

促进房地产业建筑业健康发展

此外,“货币金融26条”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要求,致力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通知》提出,在坚持“房住不炒”基础上,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搞“一刀切”,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指导金融机构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一企一策”做好工程建筑类企业纾困发展工作,满足工程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在前期引导省内部分地区降低住房贷款利率基础上,落实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和LPR调整等利率政策,促进住房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金融支持,促进租购并举格局加快形成。进一步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苏北农民住房改善等金融服务。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