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嗳哟”“晓得”“巴不得”……在南京,这些口头禅式的方言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听久了,还常常会被带节奏。
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红楼梦》的大观园里,上至贾母、贾政、宝玉、宝钗、凤姐,下至鸳鸯、平儿、做粗杂活计的婆子们,个个都是南京话十级选手。很多藏在故事里的南京话,有趣又富有深意。
今天文脉君总结了一份南京话考试题(提高班),一起来做做吧!
1
“歪”是啥意思?
答案:D
解析:《红楼梦》中,曹雪芹非常喜欢用“歪”字表述人物状态,表达胸臆。“只见鸳鸯歪在床上看袭人的针线呢。”“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鸳鸯“歪”的是趣味,黛玉“歪”的是悲情。如果仔细看书,还会发现,曹雪芹写“歪”字的地方,大都出现的是南方的床,而写“躺”的时候,则是北方炕。
2
南京话百搭之王:多大事啊
D.摊上大事
答案:B
解析:“多大事啊”几乎是南京人的口头禅,在南京人看来,再大的事都不是事,天没塌,总能把一切盘活了,不用太计较。这就是典型的“南京大萝卜”精神。
“多大事啊”里还藏着很多人情百态。王熙凤“随嘴一搭”,是想告诉大家,我也不是那么斤斤计较的人,你有什么想要的直接和我这个“大当家”的说,把贾府中的关系摆明了。
3
吃吃喝喝不分家
答案:C
解析:在南京老门东、老门西,随便找一户人家,都会告诉你,南京话的“吃”包括了喝。比如吃茶、吃酒、吃牛奶,为什么这么说?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因为南京方言中的“喝”和“活”同音,如果别人不想喝不下了,南京话读起来就是“不活了”,有点犯忌讳,于是就说不吃了。
4
叉会腰,拿会大
答案:C
解析:“拿大”就是显摆、自以为是的意思。爱孙心切的贾母就公开指责袭人“拿大”,其实说袭人“拿大”的更深层意思是说她的儿媳王夫人不把他这个老太君放在眼里。这里,贾母公开指责袭人“拿大”,看似有些小题大做,其实则透露了对儿媳妇王夫人私下捣鬼的不满。一个南京方言词汇的应用,却把书中人物斑斓内心世界展露无余!
5
扬子鳄:谁说我长得像癞头龟?
第六十一回说道:平儿听了五儿的事,笑道:“这样说,你竟是平白无辜之人,拿你来顶缸的。”虽然这个词在整本书中出现不多,却成了“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一回重要的源引。快想想,薛宝钗和林黛玉那集讲了什么?
答案:B
解析:明代,南京沿江两岸一带的堤坝经常发生崩溃,朱元璋派人去查,查到的结果是有“猪婆龙”作祟,“猪婆龙”是个啥子东东?其实就是扬子鳄。但因为“猪”与“朱”同音,所以派去的人就假称是“大鼋”(鳖的一种),并用无底的缸来抓大鼋,于是有了这句谚语,比喻嫁祸于人的意思。
6
谁还不是个“我的儿”
答案:A
解析:“我的儿,挨吃过啦”“我的儿哎,帮妈拿个东西”“我的儿,别玩那个手机来!”在南京人家里,几乎每天都要听到这种叫唤,但凡把“儿”字拉长,拖着长长的尾音,且音调一仰,你大致就知道了,这个老母亲又要搞事情,不是叫你收衣服,就是铺被子,再不然就是催你赶紧把饭吃了。长辈不会真的撒娇,拉长个尾音唤一声“我的儿”让你自己体会。曹雪芹当然也是谙熟此道,将这一称谓在书中广泛应用。
7
“一裹脑子”,念起来带感
答案:B
解析:如果连“一裹脑子”都知道的人,不是地地道道老城南,就是脑子非常聪明的小可爱。“一裹脑子”就是总共、统统、全部的意思,它还有很多别的写法,比如“一塌刮子”“一古脑子”等。“把昨天的事情忘记得一塌刮子精光!”普通人听着可能觉得有些奇怪,总共就总共,干什么前面还要加这几个字?最土的南京方言,往往是表达程度,一种语气,看着奇奇怪怪,念起来却很带感,这或许就是方言的魅力。
8
黛玉怼天怼地怼空气
答案:A
解析:《红楼梦》里最有才情的是林黛玉,最美最柔软的是林黛玉,最脆弱的也是她。她总是把自己的身世看的太重,也成为了她心里最痛的刺。“嚼蛆”一词,据统计,从黛玉嘴里说出来有三十余次,听起来很歹毒,但也反映了她的尖酸刻薄都源于她的缺乏安全感,需要用满身的刺来保护自己。“嚼”字在南京话里还有很多别的搭配,比如大家常听的嚼舌、嚼舌根等,这个动词的感觉,就好比气得浑身发抖,但要憋着,然后用一句话来骂你,力量十足,让对方知道厉害。
好书推荐
2020年6月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特别感谢《<红楼梦>中的南京方言》作者、专栏作家樊斌对本文的贡献
文 |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宋经纬 郑文静
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供图
- 南京
- 2021-09-12 20:28:36
- 南京
- 2021-09-12 20:01:03
- 南京
- 2021-09-12 19:59:47
- 南京
- 2021-09-12 18:50:00
- 南京
- 2021-09-12 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