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曹德伟)年轻时,他是马兰基地的勘探专业人才,在北疆边陲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转业后,他从事地方纪检监察工作,岗位变了,环境变了,可融入血液里的那份忠诚始终没有变。
“国家培养了我,作为一名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初心都不能忘。”镇江市委巡察组组长易北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栉风沐雨,他是忠诚于党的卫士
1966年2月,易北江出生于新疆塔城地区,后考入武汉地质学院(现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1989年大学毕业后,他作为专业人才被引进马兰基地,从事物理勘探方面的工作。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考出来了还要回去?那是因为我对生长的那片土地,在情感上始终有一份强烈的牵挂。”年轻的易北江回到家乡投身祖国的国防事业,这是他无怨无悔的选择,也是他甘于奉献的质朴表达。在这片大漠戈壁的腹地,易北江隐姓埋名,一干就是整整二十年,并一步步成长为正团级干部。也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妻子,成家立业。
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在马兰基地的二十个年头,易北江亲眼见证了前辈们为国防事业前仆后继、奉献一生,这锤炼了他的精神品质,筑牢了他的理想信念,也时刻提醒他要坚守初心。
正是这种不变的初心,让他在转业后始终恪尽职守、勤奋敬业。2009年,易北江随爱人来到千里之外的家乡镇江,先后任市环保局党委委员、副调研员,市司法局纪检组长。2017年下半年,转任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2019年提任市委巡察组组长。
相比在马兰基地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这些工作履历无疑稍显平淡。然而,平淡不等于平庸,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每到一个新的岗位,易北江总是沉下心来学习,利用各种空闲时间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业务流程等。用他的话说,要和各项工作要领“死磕到底”,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组织的信任,把工作做好做实。
不逾底线,他是严格执纪的硬汉
“我们肩负着‘哨兵’和‘探头’的职责,要担当起这个责任,就不能坐等情况反映上来,而要充分发挥‘驻’的优势。”
在市司法局和派驻市委组织部工作期间,易北江总是第一时间想方设法摸清情况,对各家被监督单位的要害部门、重点岗位、关键人员和廉政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贴近”监督和“精准”监督打下基础。
“我们接到举报,你们下属某单位涉嫌‘私车公养’,我组正在开展调查,请积极配合。”
“检查中发现,你单位账面闲置资金存放银行的选择没有上会研究,‘三重一大’议事规则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
……
派驻期间,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易北江总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指出。无论谁来说情打招呼,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的原则,他都会将发现的问题挑明,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办事。
铁面执纪的同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易北江说,我们和被监督单位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只有方法对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该批评的批评、该诫勉的诫勉,多做咬耳朵、扯袖子的工作,才能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到了市委巡察组后,易北江依然保持动真碰硬的工作作风。
“工作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困难,比如被巡察单位以保密为由,拒绝提供相应资料。我们把情况向易组长汇报后,他都很有担当,立刻联系对方单位‘一把手’,协调对方配合工作。”在同事眼中,易北江是组里的“定盘星”,无论多棘手的问题,他总是身先士卒、迎难而上,和组员们并肩作战、攻克难关。
身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打铁必须自身硬”。在遵守纪律方面,易北江更是以身作则,在近十年的纪检监察工作中,他从未接受过被监督对象一次宴请,经常教育下属自律自警、修身慎行。他说,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
铁汉柔情,他是言传身教的兄长
一件深色夹克、一双运动鞋,是易北江日常的简朴打扮;一副旧眼镜、一支黑水笔,是他工作的“最佳拍档”。在同事眼中,这位组长十分“接地气”。
“有些问题线索的核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他从不做‘甩手掌柜’,简单布置一下了之,而是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员,亲自带队到一线走访调研。”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副组长许志耕这样评价曾经共事多年的搭档。
对待工作,他一丝不苟;对待下属,他则以礼待人。“身为领导却从不端架子,非常和气。”“85后”的张少波刚到市纪委监委工作,就分到了易北江组里。令他没想到的是,“领导”竟然几次主动登门,亲手递上学习资料。
“他看我也是刚到纪委,处于摸索学习阶段,看到好的学习材料就推荐给我。但每次他都是送到我的办公室,而不是让我去拿,真的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有点‘受宠若惊’。”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对待组里的年轻人,易北江不仅鼓励他们练就过硬本领,也想方设法提供舞台,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壮筋骨。每周一次的工作例会上,他都会给大家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发表观点,也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年轻人想法不成熟不要紧,但是一定要鼓励他们勤于思考,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磨掉稚气、练出真功。只有多捧‘烫手山芋’,才能善打硬仗。”
对组里的同事,易北江除了在工作上全力支持,生活上也关怀备至。“他经常会跟我们聊天,了解大家的家庭情况、有没有什么困难,有时候他还自掏腰包请下属及家属吃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事的母亲、弟弟弟媳一家来探望,他张罗了一大桌子饭菜,让同事和家属们都很暖心。”回忆起这件事,许志耕依然记忆犹新。
一心为公,一身正气。在易北江这样一位踏实勤勉的纪检监察干部身上,却少有荣誉。许志耕“揭秘”,这几年每逢评先评优,易北江总是将大大小小的先进名额“让”给了其他组员。
虽然没有耀眼荣誉加身,但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干出来的不平凡成绩,成为戴在易北江胸前一枚最闪亮而又最朴实的奖章。
- 即时新闻
- 2022-05-17 11:07:45
- 即时新闻
- 2022-05-17 10:47:32
- 即时新闻
- 2022-05-17 08:19:29
- 即时新闻
- 2022-05-16 2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