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连云港赣榆:户籍档案数字化转型助推便民服务提质增效

“累计处理纸质档案450万页,19个公安派出所户籍档案数字化转化覆盖率100%,有效破解了传统纸质户籍档案存储易损、查询效率低、跨区域共享难等问题。”今年以来,连云港市赣榆区公安局坚持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服务公安业务与民生需求为导向,高标准启动户籍档案全文数字化工程,成功实现档案管理从传统纸质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加快技术更迭,推进户籍档案服务数字化。规范工作标准,牢固树立“档案管理无小事”理念,把户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一盘棋”工作大局,依据《江苏省公安机关档案数字化操作规程(试行)》,结合《全市公安机关档案信息化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具体要求,明确扫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图像歪斜度控制在±1°内的技术标准,实行“一所一专班”工作模式,派出所、档案管理科双层质检,落实“采集—校对—入库”三级审核,做到数据挂接准确率99.6%以上。提升数据质量,对照户籍档案全文数字化录入标准,重点围绕数据录入错误,重要字段录入不完整,扫描文件可读性差等问题,由派出所开展自我“倒查”,档案管理科室开展“复查”,有效保证了原始案卷内容全面、真实转化成电子数据。对于难识别、模糊不清的字迹,采取当场询问、多人会看等方式,提高著录数据准确率。建立“数字化档案—现有人口库”动态校验机制,全区19个派出所修正重复户口注销、姓名同音字误差等户籍登记错误信息1200余条。

强化数据赋能,推进户籍档案服务精细化。坚持在数字化覆盖上求全面,通过高精度扫描仪与专业图像处理技术,持续丰富档案资源数据库信息,建立涵盖1958年至今的全区完整户籍电子档案库,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全文户籍档案数字化建设,全面支持身份证号、同户人、时间区间等多维度检索。今年3月,赣榆区居民蒋某兵因工龄认定问题向公安机关求助,民警通过时间维度检索,还原出1976年户籍变迁轨迹,从而解决了工龄认定争议。在信息化检索上求速度,户籍档案查询从以前的条目检索到实体翻阅,进化转变为全文在线下载查阅,将原本分散在不同业务环节、不同存储介质中的户籍信息,在统一的数字化平台上实现“串联”,对“一人多条”档案精准分析,每件平均时耗由15分钟降至1分钟。针对社保办理、遗产继承、户籍档案等高频需求,设立“民生服务快捷通道”,平均业务办理时长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2小时。在智能化管理上求同步,建立与日常户籍业务办理同步的档案数字化动态更新机制,在派出所户籍业务办理过程中,做到即归、即转、即用,形成闭环管理和在线归档模式,推动传统档案由后台走向前台。

聚焦高效便民,推进户籍档案服务人性化。以户籍档案全文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户籍档案新期待、新要求,在社会保障、工龄计算、房产继承、征地拆迁、涉农补贴等方面构建“数据跑腿”新范式,提供全天候、全流程、全时空的档案资源信息,其中90%业务实现“即查即办”。今年以来,数字化应用已惠及5000余人次,实现了户籍信息查询从“窗口”到“掌上”的智能化升级。今年6月,一外省籍群众到下口海防派出所办理投靠子女户籍业务,虽原始户籍已有25年之久,但民警通过档案系统精准查询到1998年的普查底册,出具证明材料后顺利办理了户籍业务。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全力打破“黑户”人员在入学、就业、医保等方面的壁垒,持续完善“异地协办、便捷查询”共享机制,群众在居住地也能查询到异地户籍信息,民警也不用邮寄纸质材料核实人员信息,直接线上调取,大幅缩短了业务办理周期,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拓展档案场景应用,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机关业务工作,通过数字化档案串并历史户籍变动记录,将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向协助侦查破案延伸。今年以来,为各地公安机关打击破案提供服务200余次,协助破获各类案件80余起。

通讯员 曹元经 宋舒雅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