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赵雨波 记者 陈云龙)8月26日下午,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常州法院涉外、涉港澳台审判白皮书(2020—2024)》及十大典型案例。此次发布全面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常州法院涉外、涉港澳台审判工作的成效与经验,旨在通过发挥司法裁判的规范引领作用,服务保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支撑。
发布会上,常州中院民三庭通报了2020—2024年常州法院涉外、涉港澳台审判工作情况。过去五年,常州全市法院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1090件,案件类型除了涉及国际贸易、跨境投资、知识产权、婚姻家事等传统领域之外,还逐渐扩展至涉及“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跨境电商等新领域。
发布会上还发布了涉外、涉港澳台十大典型案例,对案例的裁判思路及典型意义进行了详细解读。典型案例涉及跨境贸易、域外法查明、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民事判决等多种类型,总结了相关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的审理思路和裁判立场,充分体现了常州法院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决心。
其中,香港某公司与某运营管理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具有典型意义。2014年,香港某公司与某管委会签订投资协议,获得土地出让、税费等政策性优惠。后因项目未按时开工,香港某公司在未解决投资争议的情况下,擅自将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给某运营管理公司。管委会随后采取限制措施,导致股权转让协议无法继续履行。法院经审理认为,香港某公司未履行投资协议义务,未经同意转让股权,构成违约。最终判决驳回香港某公司要求继续履行股权转让协议的诉讼请求。该案例明确,享受招商优惠政策的企业应当诚信经营,履行投资协议义务。如因客观原因导致项目不能落地,须先与招商引资部门解决争议,才能处置相关项目公司及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