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常人社 记者 陈云龙)近日,常州市出台《常州市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3年将新增超5万名高技能人才、16万名技能人才,全市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将稳定在36%以上。
按照《行动方案》,常州将全面实施“四大行动”,有效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学历受限,晋升无门”“价值难显,激励不足”“地位不高,归属感弱”等问题。
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工作提速行动,构建需求牵引、载体支撑、专项覆盖培养体系。聚焦常州“102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常州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动态发布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资助政策,3年将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以上。强化载体建设,重点推进江苏(武进)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等平台发展。实施数字技能提升、乡村工匠培育、智慧康养赋能以及青年职业技能培训等专项计划,每年培养1.6万名数字技能人才、3000人次康养人才,组织100名技师、高级技师开展岗位技能提升研修、6000人次参加青年就业创业以及新就业形态等培训,确保人才供给精准对接产业升级与民生需求。
实施技工教育创新发展提质行动,打造贯通培养、待遇同等、产教融合育才高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常州市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常州探索建设高级技师学院,创新全日制培养高级技师,探索将省重点技师学院优势专业纳入中考提前批次招生。深化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级产业学院建设,每年支持企业开设订单班、冠名班300个,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培养2000人次以上。探索开展“技能+学历”贯通培养模式,试点技师学院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本科技师贯通培养,向技工院校毕业生颁发学历证书,推动其在招聘、社保、创业等方面享受高校毕业生同等待遇,让技能人才发展不再受学历“天花板”束缚。
实施技能人才使用评价提效行动,激活岗位效能、评价改革、竞赛激励创新活力。健全岗位使用机制,引导企业设立技能、班组长、带徒等津贴,支持高技能人才发挥管理班组、带徒传技等作用。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千名技师进企业”活动,发布“揭榜领题”榜单攻关难题。完善多元化评价机制,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建立健全“新八级工”序列,有效衔接专业技术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实施技能人才发展环境提优行动,营造人才引留、待遇提升、礼遇保障优渥环境。大力实施“青春留常”计划,常州支持企业、职业学校从国内外引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按规定享受“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推进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向技能人才倾斜,推广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高技能人才比照相应层级专技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优化服务保障,将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市领导联系服务范围,享受人才礼遇,纳入城市直接落户范围,保障其家属在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权益,健全休假疗养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