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 编辑:高霞
- 时间:2025-11-21 15:47:56
11月21日8时许,在南京市雨花台区韩府山地底43米深处,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开挖直径达9.33米的“宁芜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施工人员开心地挥舞着旗帜。这标志着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南京南隧道盾构段顺利贯通,施工取得重大进展。

施工人员挥旗庆祝 刘伟娟/摄
2.6米最浅覆土,挑战盾构施工极限
南京南隧道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4.442公里,为单洞单线隧道,设计时速120公里,穿越南京市秦淮区、雨花台区、江宁区。其中,盾构段从雨花台区梅香路工作井始发,终至江宁区韩府山既有隧道,全长约2.4公里。该段线路下穿农花河、机场高速、秦淮新河、韩府山京沪高铁既有隧道,上跨S1号地铁线,并长距离与S3号地铁线并行,沿途穿越粉质黏土、泥质砂岩、砂岩等地层,沿线具有水系发达、地表建构筑物密集和地质复杂多变等特点。

盾构段示意图。来源:施工方
地面敏感构筑物“密如蛛网”,施工安全风险极高。受城区施工时间、空间、地质等条件限制,为安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经过反复比选,最终采用盾构法实施“地下穿越”。其中,穿越秦淮新河段是施工中最为艰巨的挑战——盾构机顶部距河床底部最浅覆土处仅2.6米,不足机身直径的三分之一,创目前国内盾构工程最浅覆土纪录;同时,施工区域距京沪高铁近距离仅60米,对施工控制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宁芜号”盾构机接收现场。林凤/摄
定制设备+工艺优化,确保盾构机精准出洞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众多下穿风险源,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合肥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会同设计单位铁四院、施工单位中铁十四局组建项目攻关团队,通过科学研究、反复比选,最终确定“定制设备+工艺优化”的方案,量身定制了“宁芜号”土压平衡盾构机。该设备全长132米,总重量1375吨,开挖直径达9.33米。通过对盾构机整体结构布局、刀盘设计、推进系统、泥水循环系统等进行针对性设计优化,并配备开挖仓可视系统、盾尾刷磨损检测系统等先进智能技术,改进应用耐磨型镶齿滚刀、连续皮带机和单管单泵式渣土改良系统等部件,确保盾构施工安全。
项目团队采用“微扰动掘进+精准导向”技术,通过加强盾构机掘进参数和姿态调整,提高监测频率,为安全掘进和隧道轴线精准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在下穿农花河、秦淮新河等重大风险点期间,采用“接长涵洞+抗拔桩”“分期导流、半幅施工”等方案,细化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保障措施,构建多级联动监测机制,保障盾构机平稳穿越。
据中铁十四局宁芜铁路项目盾构负责人张凡军介绍,为确保盾构机顺利接收,项目团队采用在已完工隧道内超前帷幕注浆止水技术,有效稳固洞门端头,并通过“三维精测导航+分级减速控速+洞门动态适配”三重技术,确保盾构机精准出洞。接收完成后,盾构机将按计划长距离空推至既有竖井进行拆解吊出。

线路走向示意图
穿越风险关卡,持续推进施工为区域发展提速
据悉,宁芜铁路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是提升长江经济带东段货运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沿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北起南京东编组站(不含),经南京市栖霞区、秦淮区、雨花台区、江宁区进入安徽省马鞍山市,过当涂县入芜湖市,终至芜湖东站(不含)。改建后线路全长102.2公里,其中南京城区沧波门站至古雄站为新建外绕改线工程,线路长29.7公里;其余区段进行电气化扩能改造,改建段正线长度72.5公里。“随着盾构段贯通,南京南隧道建设已成功穿越沿线最高地质风险点,后续我们将加速推进隧道其他明挖、暗挖区段施工,确保南京南隧道早日全面贯通。”合肥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高级工程师孙波介绍。
实施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特别是南京城区段(沧波门至古雄)改线外迁,将有效消除铁路平交道口安全风险,化解原线路穿城而过带来的城市割裂、噪音干扰、污染排放、交通拥堵等问题。这是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更是呼应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民生热点的办实事工程。“目前,项目正根据国铁集团施工组织计划有序推进中,我局将积极做好协调服务保障工作,保障项目稳步实施。”市交通运输局铁路处负责人说。
据了解,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区域铁路网布局,对于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沿线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增强路网灵活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伟娟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