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当陶瓷印刻遇上国庆中秋假期,外国友人在连云港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唐梦玲 刘静 孔亮 记者 王晓宇)10月1日,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在连云港朐山书院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活动正悄然升温。以陶瓷印刻为媒,中外游客在此共赴一场与传统篆刻艺术的对话,在刀与泥的交融中,触摸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温度。

刻刀轻转,陶泥簌簌而落。朐山书院的工作台前,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魏小勇围坐一堂,专注地雕琢着手中的一方陶印。“这是锥形刻刀,执之如笔,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魏小勇的讲解声中,俄罗斯姑娘刘蕊第一次握住了中国篆刻刀。

作为中国传统印章的重要分支,陶瓷印以其材质亲和、技法包容的特性,成为外国游客感知中式美学的独特窗口。来自非洲的阿雅在完成自己的第一枚陶印后感慨:“这不仅是一次技艺学习,更让我体会到耐心、协作与文化对话的深意。”

从捏土塑形到刻字雕纹,从阴干素烧到施釉成器,一枚陶瓷印的诞生需历经十余道工序。这种需要时间酝酿的艺术,恰似中国人讲究的深厚情谊——在慢节奏中沉淀,于时光里醇香。在这个举国同庆的假期里,跨越山海而来的外国友人正通过指尖的温度,读懂中华文明中“慢工出细活”的哲学。

“让他们亲手触摸五千年文明的脉络,这就是非遗传承最生动的课堂。”魏小勇表示,以陶印为桥,让世界看见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魅力,正是这项活动的深意所在。当异国面孔与古老技艺在国庆中秋假期相遇,中华文脉在刀笔往来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通讯员供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