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一岁幼童误吞表面光滑、质地坚硬“灯泡状物”,口腔医生巧用棉签取出

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医生!医生!有个东西卡在我孩子嘴里取不出来了!”8月19日晚9点,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苏大附儿院)的宁静,伴随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一对焦急的家长抱着他们一岁大的孩子冲到了医院口腔科值班医生蔡若愚面前。

蔡若愚简单了解后得知,这个孩子平时总喜欢把各种玩具往嘴里塞,事发当天家长一时没看住,孩子将一个形状大小类似瓶盖的玩具塞进了嘴里。因为玩具表面十分光滑,体积又比较大,进入孩子口腔后,完全拟合了“吞灯泡”情形——即进得去,出不来。其间,任凭家长怎么尝试,都没法把异物取出来。

此时孩子因异物太大,嘴巴无法闭合,正反胃恶心、不停呕吐,小脸涨得通红,表情十分痛苦。蔡若愚见状不敢耽搁,立刻让家长将孩子抱至头低位,准备用开口器和弯钳尝试取出异物。可这表面光滑、质地坚硬的玩具几乎充满孩子的口腔,加之上面附着着孩子黏滑的呕吐物,弯钳一夹上去就滑脱。因误吞时间较长,孩子哭闹不止无法主动配合,情况一时间陷入僵局。

情况紧急,蔡若愚果断向科室主任姚红英请示,询问是否需要在全麻或镇静状态下取出异物。可如全麻或镇静需申请、沟通,即使开通绿色通道,也需要至少一到两个小时。为了尽快缓解孩子的痛苦,姚红英根据描述的情形,凭借多年临床经验迅速给出建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6—7根棉签插入异物与口腔后部之间的空隙,以此增加接触面积和摩擦力,提高取出成功率。

这一建议像一剂“定心丸”,于是蔡若愚调整状态,让家长紧紧按住孩子身体,随后全神贯注盯着孩子的口腔,趁着孩子哭闹换气、嘴巴张大的一瞬间,精准地将棉签卡在异物与腭弓之间,随后蔡若愚一用力,牢牢卡住的棉签便稳稳地将一个白色的半球拖了出来。缓过神来的家长激动得连连向医生道谢。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后经测量,这个类似瓶盖的玩具,尺寸达到了4cm×4cm×3cm,几乎占据了一岁孩子整个口腔,若非处置及时、得当,后果不堪设想。

苏大附儿院医生提醒家长,形状特殊、零件偏小的玩具,孩子必须要在成人监管下玩耍。如遇孩子误吞玩具等突发情况,家长切勿慌张,尽量避免自行取出,一旦操作不当导致吞下异物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应第一时间带孩子前往就近医院的口腔科,寻求医生的帮助。

(图片来源:苏大附儿院)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