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未来中国产业园区如何建?高素质科技人才是创新型园区的发展命脉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楠/文 王玉秋晨/摄)近日,202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年会暨第六届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近百名规划学者、园区管理者及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开发区四十年发展与规划”的主题,分享城市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助力推动中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规划。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主办,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可持续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国际合作研究中心承办。围绕“开发区发展与转型的历史经验总结”“新质生产力与开发区转型创新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国特色开发区发展与规划理论的构建研究”“新国际背景下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城市和园区高质量发展与规划研究”等相关议题展开探讨。

“过去园区的发展模式是‘人随产走’,而新一轮产业园区的发展逻辑是‘产随人走’,哪个地方能集聚人才,哪个地方才能吸引高端产业,当前园区的发展特别依赖原始创新的驱动,所以高素质科技人才是创新型园区发展的命脉所在。”东南大学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负责人王兴平教授表示,南京高校云集,科研院所众多,具有天然优势。因此,南京园区的发展需要构建好技术转化的渠道,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高地,以人才优势驱动科创,以科创带动产业发展。

“未来园区将塑造出与过去园区完全不同的新场景。”王兴平认为,过去园区主要是企业和工厂集聚的空间,现在是以人为核心,园区需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他们希望在有限的出行半径内满足生活服务需求、学习发展需求、交往需求和创业创新需求,新一代园区应该将企业与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集聚形成叠合优势,以服务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发展赋能。

据悉,自2015年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东南大学持续合作举办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十年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产业园区规划研究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于6月26日在南京成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本次会议是专班成立后的首届年会,集结城市规划、经济地理等多领域专家学者,从制度治理、空间协同、绿色转型、文化赋能等多元视角展开深度探讨,拓展新的研究视角,催生新的合作机遇,共同探讨产业园区在新时代的转型升级路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