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北翼,南通这座有着百年工业基因的“万亿之城”正以青春之名重构城市发展逻辑。通过打造“四链·四平台”服务体系,将政策、产业、资本与人才深度融合,构建起独具特色的青年友好型城市生态。
政策端持续加码升级,推出“人才新政4.0”与“江海青年卡”,累计兑现2.6亿元人才补贴,惠及5.4万人次。创新“江海英才贷”等金融工具,累计为44个人才项目注入1.72亿元活水。上政策、“卷”服务、给平台,以“城”相待,吸引众多青年人才云集,给这座江海之城带来了无限可能。
“卷”服务,政府搭台架起交流桥梁
4月20日,第三届南通“人才日”活动如约而至。活动现场布置的巨型展板,附有内含南通市人才企业市场、技术、资本、人才需求情况一览表的二维码,扫描后打开,就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进行一键式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人才需求、岗位设置……都高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比特博(南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有招募人才需求的企业。2023年,曾在香港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洁,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带着先进技术回乡创业,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了比特博(南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重点专攻口腔头颈肿瘤领域。目前已有原理样机,进入产品再投入研发转化阶段。产品投产后,有望填补相关领域国内空白。
“南通区位优势明显,距离上海只有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再加上当地优质的营商环境,很适合我们在这里做研发。”张洁说,企业落户后,她入选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湖人才引进计划”,享受当地创新创业项目经费资助,缓解了项目启动初期的资金压力。在这次南通人才日活动上,企业面向南通各大高校抛出“橄榄枝”,希望对接机械工程类院校优质人才和资源。
为做好服务人才留通的“后半篇文章”,南通多点发力,为人才串联政策、平台、市场、服务等各项要素,搭建由人才“唱主角”的舞台、构建人才与相关资源的桥梁纽带。在南通人才日当天,南通发布《全市“四链·四平台”服务人才实施方案》,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抓手,破除壁垒、整合资源,为人才在通发展提供多维度的服务保障。
整合高校企业组建创新联盟、设置“政策专员”服务创新、科技镇长团牵头的产业团组定期座谈交流、金融机构组建“人才金融顾问团”对接人才项目、依托“通才回通”等活动引进青年人才……南通为人才准备了“一揽子”服务,力求通过搭建“四链·四平台”,确保服务在日常、月月有对接、季季有活动、全年不断线,最终构建政策集成、产业协同、资金融通、人才聚智的多维度人才服务体系。
“卷”待遇,让青年人才“近悦远来”
4月25日,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正在举行一场火热的招聘会。将于2025年6月毕业的何佳庆,已经在位于南通海门的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实习近一年,准备正式入职。这次招聘会现场,他代表公司来到现场与求职者们交流,介绍公司的情况,回答他们的各种疑问。
“我老家是甘肃庆阳的,在南通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对这座城市的印象非常好,已经是我的第二家乡了。”何佳庆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学校开设了产教融合的课程,在校学生可以提前去对口的企业参与实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场竞争力。在招商重工的这段时间,企业提供了一对一培训的机会,让他跟着师傅实地学习、展示拳脚。
如今,这个甘肃小伙对未来满怀憧憬。“等到正式签合同后,我打算在南通这边买房定居,以后在这里长期发展。”何佳庆说,吸引他留在南通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现实的因素,船舶海工是南通的重要支柱产业,给了他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企业提供免费的人才公寓,自己只需要缴纳水电费,工资待遇、企业文化都让他很满意;另一方面是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蕴,让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感觉这里舒适宜居。
如今,不少像何佳庆这样的青年人才正选择将南通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在这座滨江临海的城市描绘出自己的人生蓝图。2024年,南通全年新入选国家级人才116名,入选数创历史新高;新增省“双创”人才(团队)72个,省“333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入选数全省第四;在全国75个重点高校招募“引才大使”近千人、新引进高校毕业生超5万人。
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政策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南通升级“人才新政4.0”,发布启用“才遇江海”人才综合服务云平台和“江海青年卡”,累计兑现人才补贴2.6亿元,惠及5.4万人次。加快布局高能级创新载体建设,建成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6个。江海英才天使基金累计为12个人才项目“输血”5200万元,“江海英才贷”为32家人才企业提供贷款1.2亿元。
“卷”环境,为年轻人打造“青春秀场”
4月末,南通街头惊现一辆“移动的咖啡公交车”。“复古巴士”变身“迷你咖啡馆”,窗外是流动的风景,手里是醇香的拿铁。褪去旧时光的公交车身,斑驳中藏着南通公交百年故事。坐在公交车上品一杯咖啡,满足年轻人对松弛感的所有想象。
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获得南通主城崇川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方面的全方位生活指引。4月18日,“青春崇川”生活地图小程序正式上线,生活在崇川区的30万青年群体有了属于自己的“城市服务超级入口”。独具匠心的手绘风格地图,把本土老字号美食、小众咖啡厅、网红打卡点跃然眼前,深受年轻人喜爱和欢迎。
“青春崇川”生活地图小程序
以“城”相待,打造最懂年轻人的品牌。作为南通全市资源要素最集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主城区,崇川以青年发展型城市省级试点建设为契机,推出了《崇川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设置青年“汇才汇智”“就业乐业”“共建共治”“融入融合”“关心关爱”等五大工程,从人才、就业、城市建设等多维度构建体系,形成促进青年与城市发展的合力。举办“万名学子崇川行”活动、上线“青春崇川”生活地图小程序、打造“千年濠河 百年好合”集体婚礼品牌和“菁英汇聚 趣享崇川”青年联谊交友品牌……崇川用满满的诚意,邀请年轻人共创未来。
南通各板块“卷”起了引才就业环境。通州建设青年人才驿站,给予来通州就业的面试者10天免费住宿。目前,全区已建成3家青年人才驿站,累计服务107人次,近40名入住者成功留在通州就业。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置“能达人才专线”,破解能达生物医药科创园通勤难题,为区内人才提供“点对点”的贴心出行保障。海门区打造“东洲听才说”服务品牌,开通“尚贤”人才服务热线和“东洲英才码”一键响应平台,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
城市因人才而兴,人才因城市而聚。从张謇“父教育母实业”的百年基因,到如今“四链融合”的青春密码,南通用“城”的诚意与“才”的活力,书写着新时代的江海篇章。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莹 严君臣 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