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苏州地铁6号线开通在即,沿线文物将长期保持定时定点监测

苏州地铁6号线计划于6月开通初期运营,目前试运行已进入到第三阶段。为确保6号线沿线文物安全,日前,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以下简称市文保所)组织召开6号线沿线文物安全监测方案通报会议,拙政园、太平天国忠王府、狮子林、东吴大学旧址的管理产权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次监测方案考虑到沿线国保单位与轨交线路的关系,将沿线200米范围内的国保均纳入监测范围,同时贴合各单位特征,有了更加全面细化的调整。

拙政园以水为布局主题,受地下水位影响较大,其水池假山、亭台轩榭均为典型风貌特征的集中体现。因此本次监测方案中以水池沿岸的廊、桥、假山、建筑等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加强了沉降、振动等监测项目的密度和强度。此外针对水位,新增地下水位和地表水位监测项目。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占整体面积比例较大,且全域均在监测范围内。因此本次监测方案以假山的沉降、振动等变形作为监测重点。太平天国忠王府以清末传统建筑为主,其内部的建筑彩绘是江南苏式彩绘的典型代表。因此监测对象中除建筑本体外,新增针对彩绘的实时监测项目。东吴大学旧址以民国建筑为主,且与轨交线路直线距离较近,因此沿线建筑单体较多。方案中着重加强了对线路两侧建筑沉降、裂缝等变形的监测。同时为了保持文物周边环境风貌协调,观测墩采用了与原有景观融合的设计。

另外,监测方案计划通过对忠王府前殿和东吴大学旧址陶然亭三维激光扫描,得出可全面综合反映古建筑变化情况的3D示意图,实现以毫米级监测精度进行偏差分析。会议现场,监测方案得到了各单位相关负责人的一致认同,在各方补充建议下现已改进优化完成,目前已完成前期布置准备,预计在6号线开通之前完成首期基础数据的采集。

自2016年开始轨交4号线沿线国保单位变形监测项目以来,市文保所已经在使用高新技术进行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此后,6号线沿线文物安全监测项目将作为日常监测工作纳入市文保所职责范围,市文保所将长期保持定时定点监测,并做好数据的分析和研判。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苏州地铁6号线全长36.12公里,共设车站31座,斜穿苏州四大区,其中有14座车站紧邻园林。不少车站的开挖深度大,基坑距离周边房屋近,施工风险高,尤其是临顿路站挖深33米,为目前为止苏州地铁全线网最深车站。

6号线古城区段由4站3区间组成,4站为拙政园站、悬桥巷站、临顿路站、苏州大学站。其中,拙政园站距拙政园园林围墙最小距离仅10.6m,距苏州博物馆地下室最小距离仅4.22m;苏州大学站基坑深达29米,200米范围内有三甲医院、三所学校及众多古建筑,其中最近建筑物距离车站仅1.3米。

此外,古城区地层多为粉质粘土层、全断面砂层等软弱地层,车站施工场地严重受限,基坑深达33米,盾构掘进中需小半径穿越苏州姑苏区老建筑群、苏州大学,下穿既有运营地铁临顿路站1号线等重大风险源,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高达

(苏州轨道交通集团、苏州市文保所供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