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手续更方便了,有窗口服务人员手把手指导办理报批手续,工程施工许可证还能分段办理,整个建设周期一下子压缩了2—3个月!”近日,泰州市天德湖奥特莱斯项目执行负责人吕海明激动地说。企业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的背后,是泰州市在压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周期、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持续用力。记者了解到,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泰州市把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贯穿主题教育始终,锚定“基层突出问题大起底”专题走访发现的突出问题集中攻坚,致力推动解决真问题、问题真解决。
市县乡三级联动
573个工作组下基层找问题
据悉,从6月下旬开始,泰州市深入开展“基层突出问题大起底”专题走访,组织党员干部在普遍摸排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基础上,起底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影响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以“先查起来”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问题整改做好准备。
泰州市委组织部采取支部挂联形式,分5个走访工作组,到兴化市戴窑镇新花园村、窑东村等5个村开展专题走访。各工作组通过集体座谈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向党员群众代表了解情况,排查出16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个提出解决建议。
为发现问题,泰州市组织乡镇(街道、园区)逐村逐巷、逐户逐企开展“拉网式”走访,摸排问题形成自查清单。同时,“自上而下”将上级信访交办件、“12345”登记问题提供给基层自查对照,确保问题大起底。在村级自查基础上,将市县两级机关部门(单位)划分为91个工作团,成立573个工作组,由团长单位牵头,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下沉村(社区)开展调研式摸排,全面查找隐蔽型、遗漏型突出问题。
据了解,泰州市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动、双重排查,共梳理出群众、企业急难愁盼问题4100多个。
细化问题清单
明确责任人推动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针对梳理出的问题交办处理各个环节,泰州市建立核查对账、问题直报、集中派单等程序,对突出问题进行二次梳理、二次把关,简化优化派单流程,全力推动属地、属事单位做好处置工作。
首先,团长单位按城乡建设、民生保障、农林水土等13类131项诉求,对走访工作组排查发现的问题细化梳理,在此基础上,与乡镇(街道、园区)专题核查对账,确保问题无遗漏、无出入。此后,着眼提高问题归口精准度和处置实效度,综合群众反映强烈程度等因素,通过预测后果推演分析,确定特别紧迫问题555个、比较紧迫问题1624个、一般问题2015个,并由团长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按市级机关、市(区)、乡镇(街道、园区)3个层级,提出建议办理的责任单位,直接报泰州市委组织部审核。市委组织部对照“账单”问题进行派单,对能够马上解决的,要求即查即改;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督促制订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对不具备即查即改条件的,要求责任单位列入主题教育整改事项,积极推动突出问题的解决。
市委常委领衔“挂帅”
跨部门联合“答题”
走访听民需,直面群众关切。泰州由市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摸清问题症结、找准问题根子的基础上,围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提出切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对策措施,制订可操作、可执行的工作方案。
而针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10个突出问题,泰州由市委常委领衔“挂帅”,最大限度调集资源推动问题解决。
按照1名市委常委牵头、1名关联度最高的市政府领导参与、若干涉及部门相关负责人的模式组成攻坚团队,针对首批10个突出问题,市委常委每人牵头负责1—2个具体问题,推动住建、环保、教育、民政等23家部门参与,实现跨部门联合“答题”。
泰州市还建立问题销号机制,对照工作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结合主题教育研讨交流、现场办公等方式推进落实,由牵头市领导每月调度一次,确保各项举措和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对根子在市县层面的突出问题,建立基层点单、主题教育办派单、参学单位接单、联络组验单、群众评单机制,以问题解决成效答好群众答卷。
现代快报+记者 毛晓华
(校对 张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