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寻根海盐文化,第三届中华文脉营走进中国海盐博物馆

现代快报讯(记者 龙秋利/文 郑芮/摄)盐城,因盐得名,以盐而兴。有人说,盐城是一座经过咸卤浸泡过的城市,“环城皆盐场”是盐城古城规划的特色,运输海盐的“串场河”穿城而过,因此,长达两千多年的海盐文化构成了盐城的文化之魂。



11月5日,来自海峡两岸的数十名中华文脉营参访成员来到盐城,走进中国海盐博物馆,领略华夏先祖“煮海为盐”的历史文明。站在博物馆的门口仰望,在湛蓝澄澈天空的映衬下,博物馆富有设计感的结构有如晶莹剔透的盐晶体,洒落在了串场河畔。



“博物馆设计得精妙,外观就像一颗璀璨的盐晶体。”现场多名台胞发出感叹。走进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一艘木制帆船和一组盐工取卤制盐的铜像,时钟似乎一下子拨回到几百年前的两淮盐场,让文脉营参访成员看到了当年盐工们的劳作景象。


“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盐是“百味之祖”“食肴之将”,古代先民煮海为盐已有数千年历史,可以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盐的开发利用史。



作为唯一一座“国”字号海盐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几乎囊括了所有与海盐相关的历史记忆。文脉营参访成员在这里能够看到海盐发展的整体脉络,也可以看到流传下来的盐法,以及与盐有密切关系的戏曲小说、诗词歌赋,整个展厅就像是一副五彩缤纷的海盐生活的浮世绘。



在一座座逼真雕塑、一幕幕复原场景的寻访中,文脉营参访成员感受到了小小盐粒的巨大作用,不仅惠民于饮食,盐利也为保障国家运行提供了经济基础。台湾“中华俪雅青扬交流协会”副理事长陈超平表示,一边听着导游详尽的解说,一边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感受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和盐是如此密切相关。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盐。”台胞萧方善已经来大陆发展了三十多年,现在是江苏维尔利环保能源集团国际部总经理。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博物馆记录了海盐古法制作的流程,而在台湾七股也有一座盐山,那里有座台湾盐博物馆,同样展示了传统的制盐工艺。



“台湾的制盐方法部分也是从大陆流传过去的,这些都是关于老祖宗留下的珍贵记忆,真的是处处都展现出了两岸的互联互通,文化同根同源。”萧方善说。
蓝色的海波与炽热的红色火焰凝结了洁白的食盐,编织了一幅历史悠久的海盐文化的绚丽篇章。盐城人将他们对海盐文化和城市之魂的理解浓缩在这座博物馆中,提醒着后人铭记海盐与这座城市的深厚渊源。



中国海盐博物馆寻访结束后,有文脉营参访成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海盐文化不仅是盐城之魂,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创新的民族精神,希望能和更多的台湾同胞分享海盐文化,共同在创新中传承海盐文化。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