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子璇 文/摄)一段由远而近的琴音,一个“孩童”盘坐地上打唱,与“青年”营造“英雄”言说,歌舞声铿锵有力……9月24日,在淮安人民大会堂,歌舞剧《攀登·攀登》就此拉开了表演序幕,观众纷纷表示非常震撼。
该剧是江苏省近年来首部工业题材歌舞剧,时长约2小时,参演人员达78人,以一位刚毕业的博士陈云帆为代表,向观众展现了徐工科研团队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世界首创的研发过程。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江苏工匠精神的代表企业,如今的徐工,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在全球位居前列,研发制造出了全国第一台国产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这也正是该歌舞剧创作的契机与中心。在中美贸易战之中,许多企业家为祖国挺身而出,填补了国内技术领域的空白。国内外企业明争暗斗,这些跌宕起伏的表象背后,体现了企业家不向利益妥协、一心为国的爱国之情。
几代“徐工人”风雨坚守、以厂为家,用“一根筋”的精神,打造出“用不毁”大国重器。作品将人物成长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剧中既有对革命时期“华兴铁工厂”战火岁月的追忆,也有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自力更生生产“老五吨”的回望,还有对当代高科技新产品的展示和在海外建厂的国际化布局发展。
“与众不同”。前来看剧的王女士说,这部歌舞剧,歌剧演员跳舞也好看,舞剧演员唱歌也好听,这趟来值了。
舞台上一个个鲜活有力的新时代“徐工人”形象,实际上正是以现实中众多“徐工人”的真实事迹素材为原型进行的创作。剧中一个个凝练“徐工人”品质的代表人物,呈现了鲜明的时代产业工人风貌、浓郁的徐州地域特色,也是中国制造业和中国工业的精神象征。
科技感现代化的研究室,宽敞明亮的车间,众多钢架组成工业风……这并不是夸张的舞台效果,而是徐工集团的真实场景。在实地去徐工采风后,该剧的舞美设计刘海峰直言“颠覆了自己对一般工厂车间的想象”。该剧将借助虚拟现实(AR、VR、XR)等新技术,用冰屏将现实的场景与舞台场景重叠,在最大程度上复原,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徐工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科技的力量。
赵艺宇饰演了女主角王路。在剧中,王路曾亲历汶川地震,并被起重机成功救出,由此她坚定了制造国之重器的决心,成为一名设计师,将这种力量传递下去。主创团队不仅将“徐工人”的品格在舞台上诠释出来,更是将其内化为创作与成长的无限动力。
在这前后更为鲜明的还有合唱表演《只为点亮梦想灯塔》,以及《我的理想该在何处安放》的独唱,引发一段“鲁南荒郊”先辈牺牲的历史书写,以及独唱表演《孩子呀快快长大》等四节三段。这背后是沿着人民的心声,借赞颂徐工的“歌舞言说”,反映人心齐、泰山移,即便千里冰封,雪飘万里,远方仍然正待天明,从而升华徐工之超越。
(校对 周露 编辑 李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