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柔美的江南清音碰上经典名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9月15日晚,作为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会演剧目,改编自鲁迅先生《伤逝》的锡剧《涓生之路》在盐城市盐都区文化艺术中心精彩上演。
该剧分《探路》《涉路》《迷路》《歧路》《泣路》《归路》几个段落,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涓生从最初进城求生活时的奋进到沉沦再到觉醒的心路历程一一呈现,引发在场观众的共情共鸣。
冲破黑暗,走向光明
再过两年,便是鲁迅先生《伤逝》创作百年。作为鲁迅唯一一部爱情小说,这部著作历久弥新。
一个文学青年涓生,一个女大学生子君,郎才女貌,原本有共同的向往和追求。“我是我自己!”子君这句话犹如新时代女性的呐喊。
然而,当两人步入柴米油盐,经历现实人性,爱情又何去何从?爱情是否消亡了?
饰演涓生的王子瑜坦言:“这是很悲情的一部小说,一些人可能会用‘渣男’来形容涓生,但是我觉得涓生其实一直是爱着子君的,只是迫于生活的无奈,现实的压力,内心觉得配不上子君,才会设法让她离开。”
金宇澄先生也曾在《十三邀》表示,“‘渣男’这个词不好,因为人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人性不能被这么简单的涵盖。”这段话用在这部锡剧中也恰如其分。
戏到最后,黑暗中丁香落,一“伤”一“逝”。
“不彷徨,勇向前,做一个堂堂正正中国青年!”涓生痛苦的呐喊振聋发聩,自由意识冲破黑暗,走向光明觉醒。
文化融合,强强联手
锡剧发源于苏南农村,是江苏省极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于2008年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
作为传统的剧种,这些年来,锡剧一直在不断开拓创新。比如亮相2020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舞台剧目——锡剧《紫砂梦》曾被改编成电影上映,让很多不懂锡剧的观众,走进这场美丽的紫砂梦。
而此次演出的《涓生之路》,是王子瑜与蔡瑜二“瑜”联手,当王子瑜高亢明亮的“彬彬腔”与蔡瑜甜糯细腻的“梅派”唱腔相遇,传统唱腔之中带着清爽新腔,相得益彰。
在剧目之外,剧团合作也为传统戏曲求变提供了新思路。本次《涓生之路》为无锡市锡剧院和东台市锡剧团首次联手,凸显双方优势。“无锡市锡剧院有好演员,东台有好本子,文化融合,强强联手。”蔡瑜说。
为了丰富剧作的架构,契合当下的时代精神,《涓生之路》对小说原作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行了重大改编和新的诠释。编剧仲春梅不仅增设了教育局易局长、局长的草包儿子易升、涓生的老乡阿力、图书馆门房郝大爷等人物,同时把涓生职场的经历作为一条重要情节线来展开,使得矛盾冲突更为激烈。
“这次创作,舞台呈现遵循中国戏曲诗化、唯美、大写意的美学追求,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到形而上的语汇表达,体现出剧作的思想内涵,并在自由空灵的空间里营造听觉与视觉的冲击。”导演安凤英表示,同时这又是一部具有当代戏剧特质的新戏剧作品,是一部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之作,根植于传统戏曲的沃土之中传承创新发展。
有文有武,意犹未尽
唯美的丁香树,移动的黑景片,变幻的声光电……看剧时,这些简单又富有深意的舞台布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当象征涓生灵魂的长衫,被象征现实的黑衣人不断撕扯、拉拽,正如现实对涓生的折磨、蹂躏,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彷徨。
“我们尝试让鲁迅小说在当代的审美中找到契合点,希望观众能在旧时代青年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给有过或正在迷茫挣扎中的人一些宽慰与希望。”子君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蔡瑜说。
而这部剧确实引发了一些年轻人的共鸣。“我是第一次看锡剧,不管是演员的戏腔,还是人物演绎,都让我感觉非常震撼。”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卞美馨说,“男主角一开始胸怀大志,后来逐渐沉沦,最后又再次充满希望,反应那个时代的人物觉醒。而放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自我认知、自我觉醒。”
77岁的戴奶奶则是老戏剧迷了,扬剧、淮剧、京剧、锡剧等都爱看,她也不吝夸赞,“两位主演的实力非常棒,男主角有文有武,女主角端庄温婉,同时他们的唱腔、表演等都很好,看完让人意犹未尽。”
传统的就是现代的。锡剧《涓生之路》的传承创新,在致敬鲁迅先生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宽剧种的受众群。
现代快报+记者 王菲 文/摄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