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文化江苏建设论坛丨熊月之:长三角人文底蕴即江南文脉

现代快报讯 江南丰厚的历史文脉,正在得到激活与创新……5月20日上午,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在南京开幕,在当天下午的文化江苏建设论坛上,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城市史学会会长熊月之以《江苏城市文脉与中国式现代化》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熊月之

杭州的山水,苏州的商铺,扬州的码头,各有各的特点

熊月之出生在淮安,作为长期在上海工作的江苏人,他说,中国众多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之所以实力最强、影响最广、潜力最大,在于其卓越的自然禀赋,丰厚的人文底蕴,在于文脉的世代传承和国家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任何较大单元的地域文化,都是共通性与殊异性的统一。”熊月之比较了杭州、苏州和扬州。“唐代以后,就苏、杭并提,但是,细察苏杭两个城市,其品格差异相当明显。”白居易《忆江南》凡三首,其中两首分别写杭州与苏州,写杭州的侧重其山水之胜,“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写苏州的突出其人文特点,“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自隋唐以后,苏州、扬州都是江南重要城市,但两城市兴起路径有所不同,品格也各具特色。扬州繁华,主要得益于南北大运河带来的交通之利,得益于富庶的徽商。而苏州的繁华,不仅得益于大运河,还得益于发达的工商业与鼎盛的科举文化。”

海派文化以江南文化为底色发展起来

熊月之认为,“近代以前的上海,包括松江府,一直笼罩在苏州文化下面,仰视苏州。”明清人形容上海城市发展不错,最好的表彰语便是“小苏州”。

近代上海人口85%以上来自江南,其中又以江苏人最多,占三分之二。他们移居上海,一是因为上海万商辐辏,生意兴隆;二是因为上海安全,环境较好,宜居、宜业。这与此前众商群聚苏州,同一原理。

熊月之介绍,上海很多文化机构和文化人都是从苏州迁来的。“扫叶山房是最早迁移到上海的苏州印书机构,著名海派画家任伯年等是从苏州移居上海的。海派文化以江南文化为底色,其中苏州比重很大。”民国时期学者研究上海话语素,发现苏州语系占了7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派文化对苏州文化直接的继承关系。

熊月之表示,从时间维度看,江南文化是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明清时期,苏州是江南地区也是全国经济中心,嘉道以后,由于两大原因,经济中心从苏州移到上海。他说:“从表面上看,苏州衰落,上海崛起,是个巨大的变化。但是,从江南与全国、与世界的关系来看,这种变化仅仅是江南内部相关城市功能的调整与位移。”

现代快报+记者 裴诗语/文 顾炜/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