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端牢”和“筑牢”中的大文章:高质量发展如何做到“两个必保”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用“两个必保”深刻指出粮食安全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总书记说:“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靠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能‘一招鲜吃遍天’,缺了哪一项国际市场都保不了我们。”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时下,代表委员们正在深入学习思考“端牢”和“筑牢”之法,以及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做到“两个必保”。

粮食饭碗何以“必须端牢”?

“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是杨万里对粮食丰收瑞兆的希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是陆游对百姓食物富足的赞美。可以说,在任何时候,粮食安全都是中国人必须做好的考题,一直被视为“天下之大业”。

因此,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今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人是五谷造,会食才会作。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即使在GDP已然迈上2万亿元、寸土寸金的苏州,也已经下决心要持续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把地力提升起来、把农田水利设施完善起来,确保苏州宝贵的农田都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吨粮田”。

江苏在历史上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和“天下粮仓”,也正是“苏湖熟,天下足”所在的地方。到了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大家都知道江苏是工业大省,但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方面,江苏的“成绩单”也非常亮眼,实现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粮自给,牢牢将8500多万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江苏用全国3.8%的耕地养活了6%的人口。

江苏是如何端牢粮食饭碗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统计局获悉,2022年,江苏全年粮食总产量达753.8亿斤,首次突破750亿斤,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8位,并已连续9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粮食单产461.5公斤/亩,较上年增加1.4公斤/亩,增长0.3%,列全国第5位,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8166.6万亩,较上年增加25.3万亩,增长0.3%,居全国第9位。

这一组详实的数据展示了江苏农业大省的责任担当。据今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8124.9万亩、总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另外,江苏也一直在农业科技上加大投入,下大力气攻关种子重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让科技赋能现代高效农业。

比如,在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依托有机稻米为主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生物多样性农业,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2021年的37500多元。

饭碗里,盛着民意,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江苏大片良田上,一辆辆现代机械正在工作,稻子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春夏更替中,新农人用劳作换来一年又一年的丰收,“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的嘱托正在江南大地成为现实。

制造业何以“必须筑牢”?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书记这次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随着一代又一代“大国工匠”的努力,我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可以说,中国的制造业举世瞩目,支撑起了大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

在全国制造业发展版图中,江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22年江苏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为89.1,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以上,均居全国第一;物联网、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10个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

作为工业化的开路先锋,江苏制造业发展正在“全面提升”和“布局高端”,其核心抓手便是数字经济和创新驱动。

先说“数字经济”。纵观国内外发展趋势,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是撬动现代产业能级跃升的“阿基米德支点”,更是江苏当前主攻方向之一。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为抢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江苏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一系列优化数字经济结构的政策。

在系列政策的赋能下,江苏的数字经济发展表现也十分亮眼。据2023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江苏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左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五年分别增长2.17倍和3.48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

再说创新驱动。通常而言,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的指标是“研发投入强度”,当研发投入达到3%,就意味着达到了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而江苏在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左右,达到了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4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2022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400万人,研发人员达108.8万人,在苏两院院士达118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的科创“引擎”正在加紧建设:苏州实验室获批建设,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挂牌运行,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创新中心获批在南京建设,一系列大平台的推进不断提升江苏的创新力。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那由这台新发动机产生的动能正在驱动江苏的制造业产业加速奔跑。在2013年成立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仅十年间在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建有专业研究所73家,向市场转移转化技术成果8000多项,已经衍生孵化出了1500家科技型企业。一件件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出去,走向车间,造福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数实融合、创新驱动,制造业向上跃升的江苏方案已经结出累累硕果,令我们对高质量发展之路信心满满。

但正如采访中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说:还要看到我们的制造业发展还面临着挑战,还有不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需要持续攻关,还有一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我们唯有勇挑大梁,秉持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现代快报+ 记者 熊平平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