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用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四个自信”,人大代表热议“国潮热”圈粉年轻人


现代快报讯  “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在提到传统文化时,总书记这样说。

如今,“国潮热”圈粉越来越多青少年,走进校园课堂,活跃在街头巷尾潮玩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频出圈,在全国两会期间引发了人大代表们的热议。

圈粉新生代,“创新”是关键词

进校园、进社区、进潮玩地、进直播间……传统文化圈粉青少年,不断创新破圈。


△上戏416女团

B站上,国粹京剧因为“新声”而得以“新生”。杨淅、边靖婷、朱鹮、程校晨、朱佳音5个“00后”组成的“上戏416女团”是网红UP 主,《赤伶》《探窗》等戏腔神曲唱进了年轻人的心。如今《探窗》播放已破亿。

“百戏之祖”昆曲细腻婉约、优雅迷人。江苏作为昆曲发源地,近年来也做了不少探索。《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三部新编现代戏和素昆《夜奔》《319•回首紫禁城》等一批实验昆剧作为昆曲创新性传承、创造性发展的代表作,得到专家肯定、观众认可。


△柯军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柯军,今年两会期间带来一份“关于推动中国昆曲国际化传播打造中华文化闪亮名片的建议”。柯军认为,首先要创新表演生态。传统昆曲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是昆曲发展之本。新编昆曲立足当下、反映现实,是昆曲发展的“活水”。实验昆曲融通中外、沟通世界,是昆曲发展的催化剂。三类昆曲可以形成当代昆曲的新气象,让更多人了解昆曲、喜爱昆曲。


△素昆

其次可以创新传播机制。柯军建议在传播机制的顶层设计上加强创新,推动艺术团体、高等院校、政府机构、媒体、社会力量等方面形成合力。“搭建昆曲的国际传播矩阵。”柯军表示,可以搭建一个有众多国际戏剧演出机构、学术机构、知名戏剧人士参与的昆曲国际传播网络,深入剧院、博物馆、社区、学校、艺术节等场所不定期举办活动,打造可靠而有效的昆曲走出去的平台。

越来越多小戏迷沉浸式“入戏”

全国人大代表陈澄是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她的身边,聚集了许多小戏迷。其中不乏“10后”戏曲小萌新,从“入迷”到“入戏”。


△陈澄

今年11岁的泰州兴化女孩陆慧桐,从小就是淮剧迷,目前她正在准备报考戏剧学校。对于她而言,陈澄不仅是偶像,更是榜样。6年前,她们通过社交平台认识。当年才五六岁的小朋友,模仿起祥林嫂已经有模有样,这也成功吸引到了淮剧名角陈澄的注意。得到陈澄的指点,小姑娘备受鼓舞。如今,在一些惠民演出现场,陆慧桐经常作为小演员,与偶像同台。


△陈澄指导陆慧桐

小戏迷越来越多,让陈澄看到,传统文化有着生生不息的魅力和生命力。通过网络直播,陈澄跟网友连麦、互动,以此来培养网络戏迷、开拓青年人戏迷队伍。此外,戏曲进校园,也是江苏省淮剧团坚持多年的一种传播方式。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戏曲,陈澄认为,通过地方戏剧在更多的青少年心里扎下爱家乡的根,对于树立“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非常重要。

优秀传统文化是孩子们天然的精神养分

不只是戏曲,寻一处安静的老宅体验手作,做个生肖剪纸的信封寄给朋友,和家人一起制作《梦华录》同款“果子”……这些传统且潮的非遗新玩法,让越来越多的00后、10后“上头”。


△小朋友学古琴 苏州市非遗办供图

“以前,很多人连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说不全,还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非遗。现在,大家都很认同,觉得非遗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燕从2004年起,从事非遗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她深有感触。


△苏绣让年轻人入迷 姚惠芬供图

昆曲、古琴、宋锦、缂丝、碧螺春绿茶制作技艺、评弹、苏绣……苏州的非遗项目琳琅满目。“非遗与潮流,也可选择双向奔赴。”王燕说,在苏州,非遗传承人们会不定期开设零距离体验的非遗体验科普微课程。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非遗、喜欢非遗,近1/3的非遗项目走进了课堂,“通过非遗进课堂,非遗大师们的心态越来越年轻,而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浸润传统文化。”


△苏州金阊实验小学学生体验非遗皮老虎制作 学校供图

在南京,校外的社区活动、校内的劳动和家长课程,都越来越注重青少年传统文化的培养,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就连小学的期末考试,也一改以往的“做卷子”模式,让学生们身穿汉服,做游戏、答题闯关。


△小朋友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学校供图

“学校的社区活动和劳动教育特别受学生欢迎。”金陵汇文小学德育主任孙嘉璘说,孩子们会走进社区,学习非遗白局、面塑,了解活字印刷技术。学校还结合节日、节气开展一些课程活动,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到学校,教孩子包饺子、做腊八粥。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孩子们天然的精神养分。”孙嘉璘表示,未来可以通过更多时尚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比如短视频、沉浸式的小活动,寓教于乐,带动学生们学习的热情。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宋经纬 刘静妍 何洁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