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总书记牵挂的太湖:碧波万顷重现,“水中大熊猫”回来了

现代快报讯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吴侬软语里唱不尽的水清岸绿,被总书记深深牵挂着。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共话未来。在审议中,总书记专门询问了太湖的水质如何,还有没有蓝藻。



“歌里唱‘太湖美’,多美啊!但一想起蓝藻,就起腻了。工业和生活排放一度对太湖污染很大,治理花了很大力气。我们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搞不好就不是‘金山银山’,反而成了亏钱买卖。”总书记语重心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重视太湖流域保护治理,多次对太湖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太湖治理指明了实际路径、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总书记关心的太湖水质问题,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太湖蓝藻水危机”暴发,拉响生态警报。经过多年整治,如今的太湖重现碧波万顷。



作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水面面积2338平方公里,岸线长436公里,流域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地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长三角地区。2007年蓝藻危机暴发后,太湖水环境整治引起重视,江苏明确要求太湖治污要实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最严厉的整治手段,建立最严密的监控体系。

治病开方,以实招谋改变。15年来江苏着眼于彻底根治太湖水质痼疾,从生态修复到产业调整协同发力,令湖体富营养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无锡是太湖治理的“主战场”。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太湖水污染防治处处长罗清吉从事太湖治理工作20多年,他和同事们曾为处置蓝藻危机连续加班,跑遍大小水体。如今,面对每年夏季的“大考”,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在蓝藻治理方面,目前无锡沿湖共建成蓝藻打捞点84个,日处理藻水能力达6.85万吨/日,创造性地建立了“科学化监测、专业化队伍、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理、无害化处置、信息化管理”的蓝藻打捞处置利用模式。梳理15年来无锡的治太举措可以发现,建章立制、控源截污这一主线贯穿始终。目标首先对准工业污染治理,目前,无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50.4%,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让太湖重获新生,也为无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不仅如此,还有“水陆空天”立体监测预警体系为太湖保驾护航。据了解,太湖流域建成419个水质自动站,实现对5大湖区、15条主要入湖河流、124个重点断面、跨界重要河流断面“全覆盖”,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等手段,实现对水质藻情的精准研判。

治养结合,太湖已经连续实现15年安全度夏。水质变好了,珍稀生物也随之而来。野鸭、䴙䴘、白鹭……还有“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都是太湖水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生动注脚。



精心呵护下,一度蒙尘的太湖,如今越来越靓丽,越来越“年轻”。

三分治,七分养。2022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联合有关部委印发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认为自2008年以来,在流域经济总量增长2倍多、人口增加近2000万的背景下,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太湖治理,仍需久久为功。“到2025年,太湖水质总体稳定保持在地表水IV类及以上,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和蓝藻水华暴发强度得到基本控制,力争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太湖水污染防治处负责人表示,江苏将从强化目标任务考核、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应急防控着力。

春日的江南,山青湖碧、水天一色,新一轮太湖治理正在深入推进,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

现代快报+记者 卢河燕 高艺

(图片来源:无锡生态环境)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