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琭 李艺婷 记者 姜振军)9月7日,在盐城滨海港工业园区,3座单个面积约1个标准足球场、重量近1200吨的LNG(液化天然气)储罐穹顶通过气压托升至60米高的罐顶,这是全球首次3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同步升顶。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标志着我国超大型LNG储罐设计建造技术和项目管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是全球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LNG接收站项目,一期工程共建造4座22万立方米储罐和6座全球最大的27万立方米储罐,总罐容250万立方米。作为LNG产业链的核心装备,LNG储罐造价高昂,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设计建造工艺十分复杂,是能源领域的尖端技术之一。
△ 3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同步升顶
据介绍,升顶是储罐建造过程中技术难度最大、安全系数要求最高的一道工序。与此前22万立方米储罐相比,此次的穹顶重量增加20%,面积增加近1000平方米,而且3座储罐同步升顶,对现场安全管控、施工组织、资源调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储罐穹顶直径约100米、重量近1200吨,如何将这个“庞然大物”托升到60米高的顶部呢?“多数人第一反应肯定是吊上去,之前的小型储罐通常采用吊装的方式,但现在大储罐的穹顶动辄上千吨,吊装难度太大。”据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升顶副总指挥李德强介绍,所以这次采用了更为高效、安全新型提升作业技术——“气升顶”。
△ 工人在做最后的焊接
什么是“气升顶”?据了解,就是利用风机系统把液化天然气储罐穹顶,通过气压缓慢托升至储罐顶部的预定位置,与罐顶承压环实现契合。“升起大穹顶至少需要50万立方米空气,这相当于在其中填充了7亿个足球。”李德强说,为了把这个“庞然大物”吹到60米的高度,施工人员安装了4台110千瓦的鼓风机作为动力系统。
在现场,为确保过程中穹顶不会发生倾斜、倾覆,沿储罐一周平均分布由24组钢丝绳和滑轮组等组成的平衡导向系统。同时,外罐墙体和穹顶上也安装了压力、位移检测系统,通过数字智能监测平台实时监测,确保穹顶安全、平稳到达设计位置。
“升顶成功!”上午10点58分,施工人员在罐壁顶端焊接结束,最终完成升顶,整个升顶过程完全符合国际标准。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副总工程师兼江苏LNG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峰表示,此次3座储罐成功同步升顶,不仅证明了我国超大型LNG储罐设计建造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也为大规模、批量化建设LNG储罐积累了丰富经验。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27万立方米LNG储罐的设计建造攻克了大跨度薄壳结构稳定分析、超高剪力墙抗震设计、桩顶柔性约束承载力计算等难题。2023年底全部投产运行后,LNG年处理能力将达600万吨,相当于气态天然气85亿立方米,可供江苏全省民生用气约28个月。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杨勇表示,中国海油正积极推进大型、超大型LNG储罐的规划建设,珠海、宁波等地也有11座27万立方米储罐正在建设中,盐城“绿能港”二期10座27万立方米储罐也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预计到2025年底,将新增LNG储备容量567万立方米,相当于可存放超35亿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可进一步提升我国天然气应急供应能力。
(中海油供图 编辑 邵倩倩)
- 江苏
- 2022-09-07 13:42:14
- 江苏
- 2022-09-07 13:30:42
- 江苏
- 2022-09-07 13:30:12
- 江苏
- 2022-09-07 12: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