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创新……盐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现代快报讯 (通讯员 刘昌 王连杰 记者 王菲)“去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1.01亿元,增长12.7%,增幅全省第二,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3.48亿元……”9月6日上午,在“勇当排头兵、奋进向未来”盐城市迎接党的二十大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盐城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市财政系统聚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市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了力量。

△发布会现场  王焱 摄

财政收支运行稳健有序

2021年,盐城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1.01亿元,增长12.7%,增幅全省第二,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3.48亿元,增长8.1%;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收支运行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全省第二。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配合税务部门扎实做好增值税留抵退税有关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退税资金,统筹调度自有资金,保障留抵退税应退尽退,上半年全市共办理退税77.83亿元。

依法依规实现应征尽征,会同税务部门加强收入征管,深化税收协同共治,积极组织税收收入,均衡组织非税收入,全市财政收入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保障运转平稳,优化支出结构,严控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优先保障“六稳”“六保”等支出,加大财力下倾力度,积极缓解基层财政压力。

支持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盐城市坚持把支持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围绕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坚决扛起财政责任担当。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去年以来,全市财政累计拨付涉企资金132.48亿元,支持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市财政在往年安排1.5亿元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今年新增5000万元重点用于产业链培育和“智改数转”工作。截至目前,市本级累计设立产业投资基金30支,预计带动社会投资500亿元,在支持重大项目引进、产业链培育和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助力科技人才发展,去年以来,全市财政累计下达科学技术方面支出49.5亿元,积极支持“科技创新突破年”“科技创新推进年”等活动开展;今年上半年,市财政拨付人才资金2.15亿元,同比增长258.3%,有力支持“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等政策兑现。

全力助企纾困,出台困难企业贷款贴息和企业防疫支出补贴两个细则,上半年市本级14.9亿元涉企专项资金全部拨付;落实该市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政策,今年全市共减免1389家小微企业、5562家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1.13亿元。

支持重大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连盐、徐宿淮盐、盐通、盐泰锡常宜等铁路盐城段40.18亿元地方资本金投入任务;统筹安排市区高架三期建设资金12.65亿元;全市累计投入13.47亿元,支持新水源地建成运营。

强化财政金融联动,2018年以来,全市财政性融资担保机构累计为7454户(次)企业提供担保608.75亿元;小微贷、苏科贷等资金池累计支持7763户(次)企业获得贷款225.12亿元,信保贷累计支持1465户(次)企业获得贷款44.68亿元。

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党的十九大以来,盐城市财政民生投入逐年提高,2021年投入达843.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1%。

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全市财政累计拨付疫情防控经费40.34亿元。持续发力稳定就业,上半年发放“免申即享”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2.1亿元;向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亿元,支持全市困难群体、重点人群就业创业。

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财政支农投入“两个不低于”要求,2018-2021年,全市累计投入182.63亿元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2019年至今,全市投入58.21亿元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截至6月末,盐城市农担累计担保额67.29亿元,业务规模居全省首位。

助力教育事业发展,2019-2020年,全市财政投入14亿元支持教育四项惠民工程实施;2021年,全市财政继续投入2.14亿元支持“新四项教育惠民”工程实施。

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以来,全市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10.43亿元,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全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每人每月210元至235元,比省定标准提高43元;农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由每人每月90元提高至130元,实现城乡标准一体化。

财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盐城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力深化改革攻坚,推动财政发展不断开辟新路径,创造新局面。

深化市级财政支付改革,提高部门预算执行效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严格投资项目概算审查,把好政府投资项目概算审核关,确保项目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深入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实现江苏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十连冠”,获评全省财政“七五”普法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强化财政监督检查,推动财税政策全面落实到位。提升财政信息化水平,在全省率先实施国库业务电子化改造,成为全国第二家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字化处置的地级市;实施非税收入征管电子化改革,实现缴费渠道线上线下全覆盖。

(编辑 蒋文嘉)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